|
||||
贫困小学孩子们的小心愿 想学电脑、想有一间图书室和体育室 核心提示 在荥阳市北郊王村镇,背靠邙山,北临黄河,有这么一所小学—— 只有一栋建筑,是老师办公室和一至六年级的教室。 一个由村里爱心人士捐款建成的简易板材房,是100多名离家较远的孩子中午就餐的临时餐厅。 教室里只有几张“年龄”比孩子大得多的课桌和板凳,供孩子们读书、学习,追逐他们的梦想。 昨日,记者随同郑州慈善总会“慈善周周行”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来到这所荥阳市王村镇大悲寺小学,采访了这里的师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故事。郑州晚报记者 裴蕾 实习生 王治 通讯员 宋海霞 文/图 从荥阳下高速,穿过市区,走几十里山路,才能辗转找到王村镇大悲寺小学。 学校唯一的建筑,是一栋1992年落成的教学楼,楼房是瓦房木梁结构,由于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去年漏雨非常严重,学校向爱心人士征得一笔资金,将教室加固、修葺了一番。 教学楼前左侧,是一个约有200平方米的简易板材房,这是2010年,学校为了解决孩子们离家远、中午没时间回家吃饭的难题,而借助社会的爱心资金建立的,因为没钱买餐桌和板凳,校长李瑞松和教师们就把村里饭店淘汰的桌子搬到这里,再凑上几张残旧不堪的课桌,孩子们总算不用站着吃午餐了。 教学楼的前右侧是两个乒乓球台,楼后面有几个单、双杠等运动设施,一块不大的土地就是孩子们的操场。操场旁边,是师生共用的旱厕。 走进教学楼,摆放整齐的课桌上面斑驳不堪,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如果不垫上厚厚的硬东西,根本无法写字。 “附近5个村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目前共有100多名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虽然学校条件不好,但是孩子学习都非常认真。”李瑞松说。 “我们都爱读书,只有学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五年级男生关敏波个子不大,说话却像个小大人。 小小梦想 希望有一间图书室…… 学校只有16名老师,都兼授好几门课程。李明霞是其中一名普通教师:“我教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数学,每天至少要上4节课,有时候要上五六节课。” 虽然辛苦,李明霞却觉得一切都值得:“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我知道孩子们学习环境艰苦,他们的认真刻苦就显得更加的珍贵,作为教师,能传授给他们知识,我觉得累一点也值得。” 俞淑心是一名五年级学生,梳着高高的辫子,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前几名。“我们不觉得艰苦,只要能学到知识,就觉得幸福。”她说,冬天教室里没有暖气,手脚被冻了好几次,但是她不觉得辛苦。 “要说梦想,我从电视里看到,很多城市的学校都有体育馆,有微机课和游泳课,这些我们想都不敢想。我们只梦想着学校能有几台电脑,教我们操作,通过电脑了解更多的知识;能有一间体育室,有一些体育器材丰富课余生活;有一间图书室,我们可以借阅图书……” 孩子朴实的梦想,让在场的人动容。 如果您愿意帮这些孩子圆梦,可以和郑州慈善总会联系,把您的爱心传递给这些偏远地方的孩子。 关于这所学校的故事,您可以在本周六22时45分,观看郑州电视台时政新闻频道(ZZTV-1)播出的《爱满绿城》节目。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