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2版:他山之石 广州南沙 上一版3  4下一版
珠江入海口 再造一个新广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珠江入海口 再造一个新广州
南沙新区起步区明珠湾区规划鸟瞰

摊开一张南中国的地图,在珠江入海口,与香港、澳门三足鼎立,有一块珠三角的最后处女地。

以这里为中心,画一个直径30公里的圆,广州、中山、东莞、佛山被囊括其中;画一个直径70公里的圆,香港、澳门、深圳、珠海、惠州、江门等城市都在这个圆里。它的海岸线一边对着香港、一边对着澳门,距离香港38海里、距离澳门41海里。

这里,是珠三角地区的地理几何中心。

这里,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广州南沙。

规划引领

打造粤港澳合作示范区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南沙新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规划》明确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为: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规划中的南沙新区,面积约803平方公里,规划期是2012至2025年。

2012年11月14日,广州市规划局公布了《南沙滨海新城规划》,根据规划,南沙滨海新城将重点建设103平方公里的明珠湾区,其中起步区33平方公里,建设成具有粤港澳合作服务功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区域。

基础先行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新城

目前连接南沙和广州市区的是地铁4号线。随着京港澳高速、南沙港快速、广深港客运专线、广州港南沙港区等建成投入营运,南沙新区的水运、空运、铁路、公路运输网络更加发达,区域交通枢纽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功能配套日益完善。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彭澎认为,南沙新区要成为广州一个新的“中心城区”:不仅要成为产业的新区,还要成为城市的新区;除了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成为广州的新型城区,引导城市人口合理分布,使广州从单一的沿珠江城市,成为沿江、沿海的“双沿”城市,广州的城市特点也将更加鲜明。

南沙新区已经开始布局“一城三区”城市框架,筹建广州第二机场,新增肇顺南城际线、中南莞城际线、西部沿海铁路等7条直达穗深港的轨道线,建成国际化高校、国际高水平医院、国际展览中心3大公共设施……瞄准再造一个新城,21个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正全速开工。

在《南沙滨海新城规划》里,南沙被要求强化与港澳基础设施的对接,强化南沙新区在珠江三角洲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地位,构建与港澳的快速连接通道。

产业支撑 为珠三角锻造动力十足的新引擎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刚刚过去的3月份,在“新广州·新商机”2013重大项目投资推介会上,南沙新区共与客商签下主要涉及五大主导产业以及战略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的16项大型投资项目,总金额为1276.6亿元人民币。

月初,南沙新区与广州市11家知名民营企业签下总价398亿元投资意向书,并与广州市总商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而畅达的交通,早已让南沙的“一城三区”规划通行无忧,成为创业之城。

“一城”指南沙区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城区,主要发展航运服务、科技研发、商务金融、商贸会展、行政会议。

“三区”即三个新组团:北部现有的汽车制造基地将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科技研发、产品测试、公共服务组团;西部现有的大岗造船基地将发展成为工程机械、大型机床、精密仪器、海洋装备配套的产业组团;南部龙穴岛造船基地和南沙港将综合发展,加入港口物流、临港制造、服务外包、生态制造等产业,形成南部组团。

“南沙新区规划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将城市开发建设面积由170平方公里拓展到30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规模由70多万增长到250万,打造出若干以海洋、科技、智慧为特色的高端产业集群,成为综合体现广州、香港、新加坡三地发展优势的广州南部滨海生态新城和现代理想新城市。”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南沙区委书记丁红都在刚刚结束的区委二届四次全体会议上,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蓝图。

南沙,正奋力为珠三角锻造一个动力十足的新引擎。

大事记

1993年7月8日,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

2001年8月21日,广州成立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南沙的开发建设。

2002年4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主持召开省委、省政府广州南沙开发现场会,提出建设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2012年5月7日,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合作区、珠海横琴新区在南沙签署《南沙、前海、横琴三地友好合作协议》。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2年9月20日,广州市委把南沙新区开发建设作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一号工程”全力推进。

2012年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大厅联合举行《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记者手记

天时地利八方来聚

从广州市区坐地铁4号线,前往南沙新区。

南国的春天,温暖、湿润,列车停停走走,我在晃荡的车厢里昏昏欲睡。忽然,感觉猛然一亮,地铁竟然钻出了地面,走上了高架桥。

向车窗外望去,这个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映入我眼帘的第一个画面,竟是一片鱼塘。此时,车厢里早已没了在市区时的拥挤,车窗外,是连绵起伏的丘陵、纵横交错的河渠、整齐规则的池塘、鳞次栉比的村庄……

列车驶过石碁站,才有了一栋栋正在建设的高层楼房。

驶过番禺区、掠过亚运城综合体育馆、跨过阳光下闪着银光的一条条小河,列车停在了珠江口,南沙新区的核心区到了。

出站,租一辆自行车,骑行在海风中,近距离体验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在南沙港,原本荒凉的滩涂现在成了吊机林立、忙碌有序的现代化港区,因为地铁早已开通,这里的楼价也早已不复当年,新移民、新希望、新的成功故事每天都在这块土地上上演。

在电脑上打开电子地图,才能体会到这里绝佳的地理位置:以南沙为中心,划一个圈,几乎涵盖珠三角所有城市。这里,是珠三角地区的地理几何中心,而它的海岸线一边对着香港、一边对着澳门,距离香港38海里、距离澳门41海里。

广东的外面是海,历史上许多广东人都漂洋过海讨生活,广东的未来也绕不开那片揣着无限可能的海。

点缀在南中国海的南沙,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天时地利,八方来聚。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