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体育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运会散打预赛河南队全线出线
“安利杯”围棋赛各项准备就绪
“铁榔头”郎平临危受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4年后再度出山
“铁榔头”郎平临危受命
她能否拯救陷入低谷的中国女排?

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当年的穆桂英挂帅出征,留下一段佳话。如今中国女排处于低谷之际,14年后,53岁的郎平毅然决定出山,昨天上午在京正式挂帅中国女排。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云集北京体育馆,见证郎平再度出山的时刻。

郎平挂帅

国臣升帐

【郎现场】 接过帅印

昨天上午10时整,在排管中心新主任潘志琛的带领下,一身灰黑色休闲装的郎平走上前台,正式接掌中国女排帅印,此时现场摄影记者的闪光灯和快门声响个不停,郎平微笑起立向媒体记者致意。郎平执教中国女排夺取过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1998年世锦赛银牌,后来带美国女排夺取2008年北京奥运会银牌。在其执教生涯中,她始终未能夺取过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

【郎意义】 出山的意义

第一层意义是,郎平的出山让对中国女排失去信心的人再度点燃对中国女排崛起的希望。

第二层意义是,让不少准备离开的运动员再度靠拢,让今年全运会后许多正处于当打之年但计划退役的球员,因为郎平出山再度渴望被招进国家队,在郎平的带领下征战国际赛场。

第三层意义是,郎平出山吸引了广大媒体对中国女排的高度关注,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宣传,让中国女排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四层意义是,郎平出山后会凭借自身影响力,扩大中国女排的市场影响力,从而客观上带动整个排球市场的人气,为吸引资金投入起到重要作用。

【郎表态】 感到光荣

嗓子沙哑的郎平说:“这一刻我感到非常光荣。中国女排目前处于一个相对低谷,排球是集体项目,需要各省市教练一起努力,只要心中有梦想,大家能团结一心,战胜困难,才能一点点接近终极目标,只要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我们就有信心完成里约奥运会周期的任务。”

谈到这次出山,郎平说:“这确实是我执教生涯中最纠结的一次,主要是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承受工作量。多方协商之后,我相信团队和中心密切配合,能把工作做好。”

如何平衡恒大和国家队,郎平说:“我既然出山,主要精力肯定在国家队,然后才是恒大俱乐部。”郑州晚报记者 秦明伟

记者视线

突破

1981年,以主力身份参加第三届世界杯并最终夺得冠军的郎平,迅速成为那个时代的全民偶像;那一年,刚刚七岁的谢国臣还是一个不知排球为何物的懵懂少年,只是通过后来的电影《拼搏》将“铁榔头”的名号和身影深深印入脑海中。1995年,当郎平以主教练身份再度成为中国女排一员,她的使命是救这支光荣之师于低谷之中;那一年,21岁的谢国臣已然是沈富麟执教的中国男排中的一员。2013年4月25日,两个之前很少有交集的老少两代人坐在了国家排管中心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这时候他们的身份是——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注定的是,他们将开启一个中国排球的新时代,但这个时代的上空究竟是蓝天白云还是像几个月前的北京那样充满雾霾,现在还不能确定。

以常人的眼光来衡量,郎平50多年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少年得志,早早站到了世界排坛的顶峰;此后顺利出国留学,并拿到了很多人孜孜以求的美国绿卡;回国执教,尽管没能率领队伍取得自己当年的辉煌成就,但也得到了各方的普遍认可;现在则执教于一家“很多人都向往”的国内俱乐部,拿着数百万年薪却没有带领国家队的巨大压力;就连自己多年的心愿——女儿能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也已早早实现:白浪现在是名校斯坦福大学的一名学生。这样的经历,即便不算是完美,至少也不会让人有太多继续“拼”的压力。

虽然人生不如身边这位前辈那样传奇,但刚刚40岁的谢国臣无疑也是让诸多同龄人羡慕的:同样少年得志,早早取得了国内运动员能取得的最大成就——成为一名国手;2001年,刚刚27岁,便成为河南男排的主教练,而且早就多了另一重身份:河南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在很多人看来,摆在他面前的都是光明大道,继续率领颇具实力的河南男排在国内争金夺银,或者转向仕途,以他的年龄一样是前程似锦。

但无论是早就可以享受生活的郎平,还是前途可期的谢国臣,都选择了一条虽然不能说灰暗,却注定了会坎坷许多的路。受自身运动特点的限制,排球到目前远远没有像足球和篮球那样深入地职业化,受到市场的热捧,而且在可期的未来也难以赶超;即便仅仅是以运动成绩而论,女排早在30年前就已登上世界之巅,再大的成就不过是“持平”,而男排至少在若干年内,都不可能如女排那样跨越巅峰,和诸多金牌大户的项目比起来更是相形见绌。可以预见到的坎坷也就预示着极大的风险,在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风口浪尖上,纵然不会“身败名裂”,但一不留神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并非是不可能。

然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的郎平和谢国臣,不约而同作出了同样的决定:放弃安稳和惬意,选择风险和挑战。其间起到催化作用的恰恰是竞技体育本身的精髓:更高更快更强。其实走上竞技体育这条道路的那一天,他们就明白:突破,不断突破,才是自己走这条路的意义所在。未来可以想象,空前的压力会打破他们以往的生活节奏和秩序,收获的结果也很可能是“得不偿失”,但这样的压力也许正恰恰是他们向往的。

所以能最终决定站到这个位置上,本身就值得尊敬,因为压力从来都是突破的动力。不审视自己,只空谈压力,才是懦夫。

晚报体育评论员 郭韬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58182 2013-04-26 00:00:00 五 “铁榔头”郎平临危受命KeywordPh她能否拯救陷入低谷的中国女排?14年后再度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