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科不是211
清华博士也不要
上海招录60名城管员
2名博士119名硕士获面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找工作不仅是拼爹,还要拼大学
本科不是211
清华博士也不要
学历查“三代”,啥都要“好出身”

本科不是211

清华博士也不要

说起找工作,顶着“清华博士”光环的陈达,一肚子牢骚。

这是一个“几乎摧毁他信心”的求职季。连续7个月的奔波与等待,他没有拿到一个心仪单位的录用通知。更让陈达崩溃的是,10次求职中的8次,他连第一道的“简历关”都过不了。

本科非985、211,不予考虑

“往根上说,我觉得我的求职艰难,是因为没有一个能‘经得起推敲’的‘出身’。”从山东一所二本高校的本科生,到清华大学的博士,陈达用7年努力实现了“曲线进京梦”;可从开始找工作时的“命运尽在我手”,到现在的“‘出身’决定论”,却只用了7个月。

如今,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陈达嘴里的“好出身”绝不是个新鲜词,而是很多像他一样本科就读院校不是那么光鲜的毕业生们,频频遇到的尴尬——但凡条件好些的用人单位,从高校、政府到事业单位以及国企、民企、外企,都在其招聘启事上白纸黑字地明确强调,“本科非985、211高校,不予考虑”,这种“狠挖出处”的招聘要求,也被毕业生们无奈地称作“学历查三代”。

而就在几天前,教育部一纸禁令让这个早已在就业招聘市场上狠刮了几年的“出身风”成为被治理对象:在规定中,教育部明文强调,在高校组织的校园招聘活动、高校发布的用人单位信息之内,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应聘的太多,只能定个门槛

“收到的简历都用麻袋装,不定个门槛怎么行?”对此,北京某高校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张岚说,在今年3月该校组织的辅导员招聘中,仅仅10人的岗位需求却收到了4000多份简历,“我们要求硕士以上学历,里面大多都是名校毕业,甚至不少是博士。招聘自然要优中选优,第一学历、最终毕业院校、专业、是不是党员、有没有当过学生干部都是参考标准,总不能让4000人都来笔试面试吧。要不是特别突出,我们确实没时间论证一个非985毕业的学生就比985毕业的学生优秀,成本太大。”不同角度换来不同立场,在部分学生那儿看来简单粗暴的“出身歧视”,在用人单位这里却成为最经济适用的评价标准之一,“我们也总跟就业部门的同事交流,学生确实挺无辜的,可板子也不能简单地打在用人单位身上。”

还有不少人认为,“出身歧视”背后,是就业市场对教育质量呈现“倒金字塔”结构的敏感反应,也对眼下的研究生教育直接发出了警示。

4月下旬,陈达拟好了博士后入站申请,开始着手联系接收导师,“希望自己能再通过两年努力增加些筹码,弥补高考时的遗憾。”据《光明日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61087 2013-05-10 00:00:00 五 本科不是211<BR/>清华博士也不要KeywordPh学历查“三代”,啥都要“好出身”找工作不仅是拼爹,还要拼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