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诊疗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宝宝的舒适夏天,你hold住了吗?
救治危重病人
郑州市中医院ICU不是“慢郎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救治危重病人
郑州市中医院ICU不是“慢郎中”

救治危重病人

郑州市中医院ICU不是“慢郎中”

说起“中医”,人们眼前浮现的似乎都是“诊脉”、“开方”、“调理”等“慢功夫”。多少年来中医治疗危重病人一直被不少人误认为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医在危重病人面前真的“黔驴技穷”了吗?如果不是,它又是如何融入现代急救医学体系,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上周六下午,在郑州市中医院病房三楼重症监护室(ICU),一位肝衰竭“三无病人”的紧急救治,给了最好的注解。郑州晚报记者 刘书芝 通讯员 王红专

救治危重 市中医院打出“组合拳”

5月10日早上7:50,正当人们迈着匆忙的脚步赶往上班路上时,工人路与伊河路口,四十来岁一男性患者却昏躺在路边。

这名病人不知道叫什么,无家人陪同,随身也无相关身份信息。

接120指令,郑州市中医院急诊科立即出诊,并迅速开辟绿色通道。

现场,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浑身发黄,肚皮鼓胀。

20分钟后入院进一步检查发现,病人基础病因为重症乙肝、丙肝发展而成的肝硬化,进而导致肝性脑病引发昏迷。

8:30入诊消化科,相关科室联合会诊,病人深度昏迷,有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血液需要静化。

随即转至ICU病房,以主任顾旭、医生丁志欣、护士长张家妍为主的团队迅速制订出治疗方案:采用西医的方法保肝、降酶、退黄,同时结合中医方法给予补气、醒脑、健脾、退黄。

顾旭说,抢救气虚的危重病人,“保气”很重要。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指的就是这个“气”。及时补气,可以维持正气存在、促进正气恢复、增加抗病能力。

据丁志欣介绍,这名昏迷病人,在运用西医方法保肝、降酶、退黄的同时,中医方法也打出“组合拳”,点滴麦参针补气养阴,内服人参、附令、白术、附子、元芷、菖蒲等熬制的汤药补气醒脑,中脘、关元等穴位贴敷中药硬膏热贴敷补气醒脑,在足三里穴位用针灸手法注射药物穴位封闭健脾,在三阴交穴位针灸养阴等。

“目前,病人虽仍处于昏迷之中,但生命体征正常。”张家妍说。

中西医结合 ICU量身制定治疗方案

口戴氧气罩、手上打点滴、腹部扎银针、脐上敷中药的患者,躺在被一大堆精密仪器环绕的病床上……此情此景,正是记者在郑州市中医院ICU所见。

顾旭说,目前对中医医院ICU的配置、质控等都是按照西医院ICU的标准来进行要求和检查,所以二者在设备配置、西医诊疗救治能力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中医院ICU最大的特色:是在西医、西药诊治的基础上,融入了多途径、多制剂的中医中药的诊疗手段。简单来说,就是“中西医结合”。这样一来,很多在西医院ICU的难题在这里就能够迎刃而解。

市中医院ICU在使用西医、西药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条件,给每一位患者制定中医药治疗方案:清醒、胃肠功能尚可的给予汤药口服,不能口服的给予中药鼻饲,连鼻饲条件都不具备的给予中药灌肠。此外,还有中药贴脐、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吸入、穴位针灸等诸多方法。

中医五法

提升ICU救治水平

丁志欣说,在辨证施治中根据扶正祛邪理论,“中医药五法”在ICU的应用,临床中收到了理想效果。中药汤剂以鼻饲的形式喂入病人体内,这样可使中药能在第一时间发挥有效作用。 中药灌肠发挥肠黏膜药物吸收迅速的优势,延缓和阻止了肾功能改变,提高了肾脏功能,促使患者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有毒物质从大便中排出,减少了胃肠对毒素的吸收,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术后及危重患者的肾功能。 穴位贴敷直接作用于相关穴位,发热、刺激并让药物渗透补气醒脑。 中药气管滴药保护气道,可消炎、化痰、减轻水肿,并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有效的给予全身组织供氧。 针灸穴位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穴位中,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诚如顾旭所言,中医院ICU救治危重病人,采用现代医学手段的同时,发挥中医药优势及中西医结合特色,可以迅速提升ICU的综合救治能力。因为中医药的应用可以促进病人恢复正气,改善脏腑功能,延缓病情恶化,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进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61560 2013-05-13 00:00:00 一 救治危重病人<BR/>郑州市中医院ICU不是“慢郎中”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