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梦回京华 □谢云开(兰州大学)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一直以来被誉为宋代笔记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描写北宋东京的一本“百科全书”。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个东京城的全景式照相,让我们从视觉角度领略东京的风采,那么这部书则是从文字层面为我们描述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方方面面,仅仅三万多字的篇幅,却为我们呈现出北宋东京城原汁原味的风貌。 孟元老是一个在东京居住过二十多年的“老市民”,他一生热爱自己居住的城市开封。由于南北宋交替的巨变,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热爱的城市,“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来到南方定居。即使远离东京,但还是常常跟身边的年轻人谈起开封的繁华,但年轻人的态度往往是“妄生不然”,并不是很相信他的话。他忆想当年的“节物风流”,觉得很有必要按照自己的回忆把东京的繁华用文字记录下来。他的记忆时段正是北宋的“黄金时期”,宝马雕车,万国来朝,整个城市的气派可见一斑!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开封)整个城市的规模也是很大的:“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而东京和其他地处北中国的皇城不同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水系和河道更加发达。东京城仅水门就有五座,“五丈河,蔡河,汴河,金水河”四条河流穿城而过。 除了城市规模宏大和水系发达以外,东京的市政规划也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城市道路建设注意到了功能区分,道路宽阔,分车道和人行道,“坊巷御街,约阔二百余步,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御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杈子之外”。城市的排水及道路的绿化也受到重视,“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这种道路设计既考虑了北方城市夏季的排水需要,还完成了道路的景观绿化,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这样的城市建设和规划理念,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感慨! 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市政规划和市政设施是一个城市的硬件的话,那么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可谓是一个城市的软件了。北宋东京的“硬件”达到了一千多年前的一流水平,那么它的“软件”又如何呢?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丰富其实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繁荣。东京的饭店很多,每个饭店都有其特色,且有着不同的菜系风格。“更有川饭店,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剪燠肉、事熟烧饭。更有南食店: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想吃川菜可以去川饭店,想吃的比较清淡则可以去南食店。如果比较喜欢吃肉食,那么东京更是你的天堂。“坊巷桥市,皆有肉案,列三五人操刀,生熟肉从便索唤,阔切、片批、细抹、顿刀之类。至晚即有燠爆熟食上市。”肉店不仅仅是卖肉,还可以按照需求为顾客进行肉类的精加工。东京的市民们还能吃到很多北方人不易吃到的鱼,鱼不仅仅新鲜,供货充足,而且价格便宜。 夜市也是北宋东京城市生活的一大特色,东京的夜市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州桥夜市”。夜市不仅仅限于以“食”为主的夜市,还有买卖生活用品以“衣”为主的夜市,譬如书中这样描写“竹竿夜市”:潘楼东去十离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鬼市”是开封夜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是东京市场发达的一个例证。 古代东京夜市的出现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文化,一千多年前,北宋东京就已经有了“直至三更”的夜市,那时东京商业的发达可见一斑。这也难怪东京能够成为当时世界知名的大都市。如今的开封,每当入夜,鼓楼广场热闹非凡,夜市依然发达,这大概就是北宋东京夜市的承续吧。 《东京梦华录》是孟元老“追念故都之乐,当起风景不殊之叹”之作。往事越千年,从战国的大梁,汴州,到北宋东京,再到如今的开封市,历史的沧桑剧变,经济大潮的滚滚而来,一度让曾经举世闻名的“东京”,显得有些步履蹒跚。作为一个中原人,读完此书,心中无限感慨。“东京”是我们河南的一个文化符号,也是我们中国人曾经的自豪与骄傲, “东京”的繁盛决不应该仅仅只留存在《东京梦华录》的文字中,“东京”也绝不应该只是个遥远的怀想和凭吊,东京千年的梦华应该在新的时代以新的方式去续写,在中原经济区的号角吹响之际,我们衷心祝愿千年东京能再现其“梦华”的风采!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