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卡萨达首个中国工作室落户郑州 他是全球航空经济第一人、“航空大都市概念模型”的创立者 建立航空大都市,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发挥当地的优势,拓展物流快速通道,建立高速、有效的物流环境;二是强化当地的航空教育和航空高端人才培训。 18日,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暨约翰·卡萨达中国工作室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揭牌。 被誉为全球航空经济第一人、“航空大都市概念模型”的创立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选择与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并把他在中国的第一个工作室设在了郑州。 据悉,这是约翰·卡萨达首次在中国设立开放式研究机构,工作室将在智力、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合作,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没有实践 梦想便是“噩梦” 近段时间,卡萨达一直在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忙碌,17日晚上才从北京赶回郑州的他,看上去有一些疲惫,但是当谈及他在《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中提出的速度经济概念以及航空大都市模型时,他微笑里透出了难掩的兴奋和激动。 “要搞清楚我们到底要干什么,怎么样实现规划、怎么干。”揭牌仪式之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卫跟卡萨达进行了一场自由谈,关于航空港建设,关于航空经济发展,关于即将成立的工作室。 “郑州是东亚文明最早出现的地方,我们想把它建成最现代化的地方,但是,我们的思想不能在天上飞来飞去,要脚踏实地地去干。”张大卫说,中心和工作室的成立,是非常好的事情,刚刚启动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面临诸多挑战,工作室的成立“将给实验区建设带来强大的理论、人才、技术和信息支撑”。 张大卫告诉卡萨达,他的“模型理论”问世后,在河南引起强烈的反响,拥有许多追随者和崇拜者,希望卡萨达像热爱自己家乡一样热爱河南这方热土。 “在郑州,可能很多人不知道lady gaga,不知道席琳·迪翁,但是没有人不知道卡萨达。” 听到张大卫的这番话,卡萨达笑着说,有了理念和平台,如何行动至关重要,如果梦想只有战略指导,没有实践,便是“噩梦”。 谈未来 建立高速、有效物流环境,培养航空高端人才 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持、人才支持、技术支持,为了助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跨越式发展,经省教育厅批准,“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如今,卡萨达也将他在中国的工作室选在了河南郑州,下设卡萨达办公室、秘书长办公室、博士工作室和若干研究团队。 “建立中国工作室,可以在学术理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提供帮助。”卡萨达表示,建立航空大都市,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发挥当地的优势,拓展物流快速通道,建立高速、有效的物流环境;二是强化当地的航空教育和航空高端人才培训。 据介绍,由卡萨达和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共建的卡萨达中国工作室成立后,将凭借他的全球声誉及其工作团队的学术地位、研发能力和全球影响力,致力于航空经济发展的学术研究和航空经济高端人才培养,努力成为中国航空经济研究的学术高地和具有世界顶级水平的航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 “卡萨达工作室在航空经济科学研究、航空经济高端人才培养,以及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引进全球跨国公司等方面优势明显。”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书记张力奎说,卡萨达中国工作室在航院成立后,将依托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和国内航空经济研究资源,构筑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重点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涉及的国际环境、国际航空合作、国际航空经济联盟等进行合作与研究。 谈合作 与河南本土专家通力合作,实现“1+1等于11” 据介绍,与工作室同时揭牌的“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目前已整合、凝聚了一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他们当中既有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本地专家,也有国际学者。他们将重点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在航空经济生态、航空物流、航空产业规划、航空材料、航空维修、航空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服务。 当天,“郑汴一体化”首倡者、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耿明斋与卡萨达共同受聘为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和兼职教授。 “关于航空经济,我是新来的。”耿明斋说,他是一个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中原崛起的本地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给他学习新知提供了新的广阔领域,期待着在卡萨达的指导下把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建设成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航空经济研究地。 “希望卡萨达在三个方面给我们指引,首先要有一个完善强大的航空经济数据库支撑,其次是能够聚集和培养一批航空经济方面研究人才,第三是高端的学术交流,希望在卡萨达的指导下,中心形成常规性、高频率的全球学者学术交流中心。”耿明斋说。 对于耿明斋的建议,卡萨达很认可,他说,对当地经济、工作了解非常重要,航空大都市虽然是个全球化概念,但是发展航空大都市必须和当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量懂得当地经济状况学者加入这个建设中。 “现在我们既有当地的,还有国际的,1加1应该等于11,在美国,11是个幸运数字,我非常喜欢。”卡萨达说。 对话卡萨达 21世纪,最快、最灵活、最连通的就是胜者 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关于航空经济 什么是航空大都市? “航空大都市事实上就是说交通基础设施在塑造商业区位和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卡萨达指出,经济发展经历的5种“大潮”分别为:从最初17世纪有海运,到18世纪运河开发,第三次是19世纪铁路的浪潮,20世纪的高速公路浪潮,一直到现在的第五次浪潮,也就是由航空港来进行驱动。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经济活动日益增多,航空港对经济的驱动力日益显著。他指出:“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就是时间,时间就是金钱,金钱的决定性因素就是速度,另外就是灵敏性,周围的环境是在不停地改变的,所以你要有非常灵活的反应,并且对周围的变化有一种预测,接下来就是连通性,我们现在全球的商业、公司等不仅仅是跟一个供应链在竞争,它是跟一个网络在竞争,这样就会涉及怎样把一个企业的人员和产品尽快地推往全世界。” “这样看来,人员和产品的流动速度和效率都是通过全球的航空物理的网络来实现,换句话说,机场就是这个物理网络的路由器,这样就可以吸引很多的企业和商家,航空港应当是21世纪的一个商业的凝聚器,机场提供了快捷、灵活、便捷的服务,这样就会把全球的供应商、客户连接起来,不仅仅只限于是本国的,而且还能够节省成本,提高生产力,发展周边的经济区。” 航空经济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 卡萨达举例说:“比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它带来的就是机场为中心的一种经济体系,航空联系起来的企业群体围绕着机场,并且围绕着这种机场连接形成了一种体系。” 花了7年时间研究航空大都市,卡萨达畅想说:机场将都是由地铁、磁悬浮等连接起来,会形成一种产业的集群,而且它还是一个交通主干线的网络中心,从酒店、贸易、商业、IT、医药、大学、旅游等都成为大产业集群的组成部分,原因就是航空机场在这一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像洛杉矶市,如果你看到过去10年围绕洛杉矶机场的发展状况,你就会意识到航空港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卡萨达表示,“最终的问题就是在21世纪,不管是进口或者出口,最快的、最灵活的、最连通的就是胜者。我觉得郑州的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关于郑州发展 中国有很多不错的机场,为什么选择郑州? 卡萨达说,之所以选择郑州,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区域优势。另外,郑州发展航空经济成功之处就是地面交通发展比较好,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对中国来说,郑州有明显的区域优势,而且这里人口多,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很快,这些因素使得郑州很有竞争力。目前这边的经济情况、政策、交通之类都是有利条件。” 对于郑州,卡萨达说,他还需要进一步去了解更多当地的情况,比如经济、交通、政策之类,但是“未来很可观”。 在机场货运方面,应该有自己的加工业,还是作为中转站,转移其他地方的货物? “可以从一个省运到另一个省,也可以自己加工,运到其他地方。我建议两个都做,但我更倾向于有自己的制造业,iphone5就是一个例子。” 卡萨达说。 卡萨达说,在航空大都市理论中,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地理距离,而是所需要的时间和花费,一个机场是否成功,机场周围建设是最重要的部分。 “货运区高速公路建设是减少时间和经费的最重要途径,所以这点对于机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机场只能负责空中运输,从机场到工厂之间地面运输效果非常重要,地面通道建设也是机场竞争力的一个方面。”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需要引入一些全球性的跨国企业,但是,目前郑州机场方面的建设还不足以支持跨国性企业的运输量,对于这种货运的途径,目前是通过地面途径运到北京或上海,再从那边经过空中途径到国外去,还没有充分利用到我们当地的空中优势,所以扩大实验区空中运输,是我们目前面对的首要挑战。” “第二方面是教育,将来航空大都市建成后,会有很多高科技产业,如生物、电子、制药等会进入到经济区来,这些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需要大量高端高能力很好教育背景的劳动力和人才,我们急需在当地培养一些高端人才,来满足新进驻的国际企业的需要。” 对于人才问题,他说,因为今后会有很多企业入驻,所以要培养一些譬如物流、航空经济、软件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在这个方面,需要政府、教育机构重视,提高对人才的重视,加大培养,从本地培养出大批这样的高端、高能力、高学历的人才。 地处内陆,航空物流应该如何发展? 在卡萨达看来,郑州的地理位置是一种优势,“孟菲斯是一个内陆城市,但他利用中心城市地位建造了一个非常高效的物流网络,所以郑州也是一样,郑州目前的航空能力不仅限于中国内陆,还有一些国际航线,并且我们目前机场的潜能非常大,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满足物流需要。” 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航空港相比,郑州打造“大产业、大枢纽、大都市”的着力点在哪里? 关于与其他城市的竞争问题,卡萨达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快速、高速、有效的公路系统及完备的地面设施基础建设,只有如此才能削减成本。 “如果我们能够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地面基础建设,就可以把通常我们说6到8小时货物能够到达的范围不断扩大,这对于扩大经济区的影响范围和覆盖面非常重要。” 具体措施上,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地面交通系统,譬如铁路、高速公路、出租车、大巴等,“空中交通是建在地面交通的基础上,现在我们在地面交通方面比较成功,但还需要完善,毕竟很多还是在建设中。”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