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行“十包十星”管理新模式 科学规划建设堵疏结合点和特色街区 管城区 作为郑州老城区,管城回族区的城市管理工作无疑存在着较大难度,然而走在管城回族区的大街小巷,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群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2012年,管城回族区城市管理整治提升工作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上半年全市排名第一,全年总评全市排名第一的好成绩。管城回族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紧紧围绕“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经营城市的管理理念,全力以赴“突破三个转变、打造两个亮点、夯实一个基础”、城市管理基本实现“三增三减三提高”工作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城市环境支撑。 “城市管理靠人民,管好城市为人民”,采访中,管城回族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赵晨阳表示,贯彻落实“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与城市管理工作相结合,使得管城回族区城市管理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径。 郑州晚报记者 杨宜锦 通讯员 刘东欣 文/图 三个转变 静态“数字城管”转变为动态“智慧城管”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城市管理的引领推动和支撑作用 ,以信息化破解城市管理的难题,管城回族区投资680余万元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了升级再建设,并把该项目列为“为民办十大实事”之一。升级再建设后的“数字化城管”逐步升华为“智慧城管”。一是突破了以往通过“城管通”普查信息静态采集到动态感知的转变。改造前,数字城管系统数据采集的是静态数据;改造后,通过业务网络互联互通视频监控,实现了城市管理动态监管。二是突破了“信息独立”向视频资源融合共享的转变。在保持各专业信息系统业务独立的同时,管城正在逐步实现与“平安城市”视频系统和社会公共视频资源的整合,通过直观的视频信息实时动态掌握城市运行情况。目前已整合了70个视频监控点,下一步将逐步整合200余个视频监控点。三是突破了以往被动处置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的转变。通过监控大屏对辖区内各个区域的城市运行违章情况,实行实时案件派遣、实时监控处置,案件处置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上级案件派遣数明显下降。指挥中心改造升级后,运营仅半个月,案件数同期下降5%,将“信息数字化、高效管理、智能指挥”特征的充分融合,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城市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管城回族区城市管理氛围也实现了新转变,通过十项宣传机制,实现了“市民认识到位、群众参与到位、公众监督有力、社会共驻共建”城市管理氛围新转变;在城市管理方式上同样实现了新转变,逐步建立了与多部门衔接配合协作机制,形成了城市管理强大合力,实现了城市管理从“单兵作战”向“大兵团协同作战”、从“小城管”向“大城管”的转变。 两大亮点 推行“十包十星”管理新模式 “十包十星”管理模式,是管城回族区实现网格化城市管理方式的新突破,是“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据赵晨阳介绍,“十包十星”活动充分发动辖区公共单位、沿街商户参与城市管理,对各自门前“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不文明行为和环境卫生”等10个方面进行分包,并依据分包履职情况评选“十星商户”。评定活动坚持群众参与,成立了由二级网格长担任组长,由辖区人大代表、志愿者、商户代表、执法队员、办事处城管人员及三级网格长为成员的网格化城市管理“十包十星”评委会,制定了评分细则,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由三级网格长、城管执法人员等在平常巡查中打分,并在每季度月底最后十天由评委会对沿街商户逐店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在次月月初统一增减挂星,对当选的单位和商户进行奖励和挂牌表彰。 “用十颗星来衡量商户自治的参与度,通过这种激励机制,让辖区内的商户们有种荣誉感,营造你争我赶的氛围,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达到商户自治。”赵晨阳称。 目前,“十包十星”活动正由主干道商户向背街小巷逐步辐射,已与2616家沿街商户签订了“十包”承诺书,与128家公共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评选出“十星商户”384家,有效调动了辖区群众参与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科学规划建设堵疏结合点和特色街区 科学规划建设堵疏结合点是管城回族区城市管理执法局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利民便民的重要举措。“城市管理一定要以人为本,通过在背街小巷规划建设堵疏结合点,既保证了市容环境与城市形象,又解决了老百姓的生计问题,从而达到双赢。”赵晨阳称。按照疏堵结合、便民利民的思路,开拓了占道商贩进社区、进门店的新渠道,规范建立疏导点16个,在解决流动摊贩的出路问题的同时,基本形成了15分钟生活圈,既解决了占道严重的问题,又方便了群众,满足了市民的生活需求。 充分结合管城区域文化特色,逐步对背街小巷进行整治改造。其中,结合顺城街区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投资800万,对南北长约800米的顺城街进行了聚仿古与民族特色于一身的整治改造,使该街成为了集聚历史文化、清真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街。 一个基础 一系列措施夯实执法队伍建设基础 “鹊栖息于树,蚁筑窝在土,执法之家是充气加油的生命港湾……”在该局内部刊物《执法之家》的刊首语里,赵晨阳如此写道。城市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强有效的队伍,而在队伍建设方面,该局也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一是强化制度管理。二是强化教育防范。三是强化监督制约。投资12万元配备26部执法记录仪,提高城管执法队员自我约束、自我防范意识,有效减少涉法信访、投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城管执法队员依法履行职责。 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管城回族区城市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三增三减三提高”工作目标。“三增”,即: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增加了,各部门参与城市管理的责任意识增加了,与群众生活相关的城市管理要素增加了;“三减”,即:群众投诉举报减少了,城市管理推诿扯皮现象减少了,脏乱差明显减少了;“三提高”,即: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提高了,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处理城市管理问题的效率提高了。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