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部郑州本土电影亮相深圳文博会 文化之旅提升文化自信 “坐在深圳的影院里观看郑州本土电影还是第一次。”“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之地,郑州本土电影带有浓郁的中原气息,给深圳吹来一股中原风。”7部郑州本土电影风格多样,题材众多,或极具幽默,或质朴自然,或清新浪漫,不同的剧目无不打上“中原元素”,给深圳观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18日上午,“老家河南·郑州本土电影深圳展映”活动启动仪式在深影凤凰国际影城拉开帷幕,深圳市民可凭体验券免费观看。这是郑州本土电影第一次外出集体亮相,历时3天。《不是闹着玩的》《念书的孩子》《给你一千万》《信念》等7部具有代表性的郑州本土电影登陆深圳3家影院集中放映。 这些影片大部分由郑州注册的民营影视公司拍摄,融入了大量中原元素,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郑州文化产业的新面貌,引起深圳市民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本次活动由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郑州市文联、郑州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 据悉,郑州本土电影深圳展映是深圳文博会中唯一以本土电影参展的项目,进一步创新了深圳文博会的参会内容和参与方式。同时,通过向外界推介本土电影,大大提升了郑州的文化自信。 郑州晚报记者 尚新娇 文/图 观众:“老家的电影让我有回家的感觉” 几天来,深圳会展中心的河南展厅内人流不断,上万份观影体验券很快被领取完毕,市民表示很欢迎这种能够参与的参展方式。郑州本土电影的免费盛宴得到深圳观众热捧,前来观影的市民络绎不绝。 河南方言喜剧电影《不是闹着玩的》甩出的密集笑点让观众笑喷了。要知道这不是在郑州,是在特区深圳,却有着同样的观看效果。记者发现,这部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电影并没因移植南方而“水土不服”,而是“笑”果不同凡响,异常火爆。 一位从河南来探亲的大叔看得有滋有味,自言笑喷了,“电影不错,都是老家的话”,而一位在深圳打工的河南籍年轻人则道出心声,“电影给人回家的感觉”。 从外地定居深圳的吴女士对这部电影颇感兴趣,“这部电影真实反映了乡村生活,很有视觉冲击感,味道也不一样,与以往所观看的潮流、时尚大片不同,像吃惯海鲜大餐的人吃了一顿农家小菜,风格清新自然,让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感到亲切。”吴女士还说,透过这部影片,乡村人的娱乐生活也令人关注,说明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乡村人也需要精神上的富足。 观众普遍认为,电影好笑好玩好火,郑州本土电影“真不是闹着玩的”。《念书的孩子》《相爱》《信念》《给你一千万》等也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郑州本土电影的魅力,分别给深圳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解读:“中原文化应该有大的文化之旅” 本次展映影片主要是反映郑州内容的电影,或者在郑州注册的民营影视公司拍摄的电影,包括《念书的孩子》《不是闹着玩的》《信念》《幸福的白天鹅》《相爱》《潘多拉的宝剑》《给你一千万》等。这些影片融入了大量郑州元素,风格多样,类型多元,在市民受益、影片推介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宣传了郑州发展变化的新面貌、新精神。 “老家河南·郑州本土电影展映”活动的首映式在深圳深影凤凰国际影城举行,影城经理袁新强谈道,电影是一个窗口和媒介,如果说之前深圳市民对郑州认识不够多,通过电影则能感受到郑州的风土人情、文化经济等方面,看过电影的人会因此产生对这个城市的认知和兴趣。 “中原文化可不是闹着玩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之地,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半壁江山。”深圳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韩望喜评价,郑州本土电影借助深圳文博会这个平台展映,为深圳人带来中原文化之美。文化是最令人自信的。中原地区的目光应放得更大些,应该有大的文化之旅,从有根有源的文化中发掘出当代文化所需要的东西,使其焕发光彩,从而带动文化产业。 韩望喜表示,深圳与郑州的合作,就是黄河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一次碰撞和交融,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把厚重的中原文化与深圳科技、金融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动人的文化产品。 效应:文化之旅引起各界反响 近年来,郑州市加大投入,不断探寻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推动下,一大批民营电影企业迅速成长,拍摄了多部影片,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儿童电影《幸福的白天鹅》《念书的孩子》,分别在2011年、2012年先后获得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大奖。 随着本土电影的蓬勃发展,今年年初,郑州市成功举办了“郑州本土电影展映月”活动,共展映电影8部,展映场次86场,7000多人次的观众走进影院,免费观看展映影片。该活动连获好评,备受市民欢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媒体也对活动进行了追踪报道。 这次深圳之旅是郑州文化产业的又一次创新和探索,并可喜地产生了诸多效应。 深圳展映期间,惠州等方面的电影发行人士找到郑州电影出品方,希望能引进到当地发行,合作双赢。而深圳也有影院在看到良好的放映效果后,也有了长期放映郑州本土电影的初步打算。 谈到这次活动和举措,市宣传部副部长潘新红用三个“新”来总结,即“传统文化新展示、文化产业新发展、文化交流新形式”。潘新红说:“电影作为内容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项目。郑州本土电影第一次走向深圳文博会,是郑州本土电影和郑州文化产业实力的又一次展现,是河南文化、郑州人文精神的正能量传播。通过展映,使深圳乃至全国认识了郑州本土电影,这是郑州本土电影迈出的一大步。”她还透露,等时机成熟,下一步郑州本土电影将亮相国际。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