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0版:医在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市中医院建院55周年巡访
铸就“心”希望
让“心”永恒亮
擎 脑外科领军大旗
绘 中医医术宏伟蓝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铸就“心”希望
让“心”永恒亮
郑州市中医院心病科发展纪实

铸就“心”希望

让“心”永恒亮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动情不已;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让我们不断寻求“突破、完善、爱心”。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他们——一批秉承悬壶济世心、着手成春术的郑州市中医院心病科的医生。

“十分钟前病人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症状。随后意识消失心跳停止,是心肌梗死。快,抓紧时间抢救……”这不是电视情节,而是发生在郑州市中医院心病科的真实场景,科主任尚树忠一个箭步冲上去赶紧为病人治疗,在团队的配合下,抢救一直持续到天亮,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满脸疲惫的团队成员才稍稍松了口气。这就是国家重点专科、省中医重点专科——郑州市中医院心病科最普通的多个镜头中的一个,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位“心病”患者,淋漓尽致地诠释着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医学最高准则。郑州晚报记者 李鹏云 通讯员 王红专

强势团队 助力心病科飞速发展

“成功的心内科医生有个共同的特点——能自信地站在无助的、痛苦不堪的随时会心跳骤停的病人身边,小心地穿刺血管,在其动脉血管内进行复杂的、精细的、挽救生命的治疗。”科主任尚树忠始终这样鼓励他的团队。

作为心病科的“主帅”,尚树忠是国内知名心脏内科专家,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修心内科专业,1995年起任市中医院心病科主任至今;1998年任郑州市跨世纪人才和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为了让郑州市中医院发挥龙头作用,更进一步推动郑州乃至周边地区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以及传统中医药学宝库的传承工作,促进心病科快速长远的发展,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室从建立之初的20张床位发展到今天已突破150余张专科床位。科室的医疗设备可以说达到了国际水平,拥有2个导管室,装备了美国GE Innova 2100等大型数字血管造影机(郑州市图像最清晰)、主动脉球囊反搏仪、多导电生理记录仪、射频消融仪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尚树忠介绍说。

心病科的发展腾飞离不开高素质的医护梯队,尖端设备+高水准的诊疗技术+优质的服务,助力该科团队向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医学地位发起了冲击。

勇攀高地 高超医术延续生命传奇

“我们科收治的患者有个明显特点是年龄大,并发症多,大多伴有肝肾功能的退变、血管的钙化弯曲等,这在治疗过程中都是危险因素,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多数医院不愿收治。”尚树忠说,“我始终这样要求我的团队,别人不敢收的病人我们收,别人不敢治的病人,我们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目前,我们科介入诊疗心血管技术的起点很高,99%的患者都通过手臂上的桡动脉(在手腕处)途径完成。这种技术采用单径路方法进行手术,与双径路技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更安全有效,可以说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方法。”在尚树忠等专家的带领下, 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郑州市中医院迅速展开,虽然手术难度增高了,但患者痛苦小,成功率也高,这是他们的“出发点”。该科还开展了多项“高水平”的手术项目,能够熟练完成难度较大的左主干、前三叉分叉病变,右冠开口病变的介入治疗。对于当前介入治疗的难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他们的手术成功率也在80%以上。

此外,心病科急诊绿色通道24小时全天候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从接到急救电话到球囊扩张,最快40分钟就能开通心脏梗死血管,把很多病人从“死亡线”抢了回来。这种抢救目前在很多一线城市平均仍需两个小时以上。而开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右心导管术、肺动脉造影术、先心瓣膜大血管等介入诊疗技术,其数量、质量均达到市级医院先进水平,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并发症率极低。

中医特色 院内制剂彰显国粹精华

悠悠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几度沧桑,如今已深深扎根在每一位郑州市中医院医护人员的心底。

心内科副主任罗清菊告诉记者,心病科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优势,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开发多种院内制剂,如有降压的复方降压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黄松胶囊、降脂的降脂轻身颗粒,特别是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更具特色,有六味冠心宁胶囊口服、外贴的冠心贴膜及加味血府逐瘀汤防止冠脉介入后再狭窄疗效显著,得到患者的认可。

同时,该科专家针对心病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独创的对胸痹、心悸、眩晕等心系疾病及介入术后治疗的中医药疗法,在运用现代医学高科技技术基础上,配合使用现代提纯技术的精制中草药放置穴位和病变部位理疗,通过药物渗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手术并发症。针对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血管迷走反应,出现血压低、心率慢,这种情况下给患者应用参附、参麦等,可益气养阴,温补心阳,化痰化淤、调理阴阳,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医院院长刘宝琴曾经这样对医务人员说:“作为中医院,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而创新和发展则是最好的传承。”这句话在心病科的体现是:年心脏介入手术量排全国中医系统前五位,加之中医治疗手段的运用,使用国产支架的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不超过5%。尚主任与团队未止步于此,他们还在不断探索,力求让中西医结合更紧密,让更多的“心”永恒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66267 2013-05-29 00:00:00 三 铸就“心”希望<BR/>让“心”永恒亮KeywordPh郑州市中医院心病科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