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采访甘宇祥,是在经三路联大VIP学习中心的茶室。茶室不大,一面墙改为了博古架,十几件古色古香的“文物”静卧其间;一幅名家的“桃李满天下”横挂另一面墙中间,雄浑透背的“桃”字中仿佛有着了了挡不住的春韵。一套仿檀香木茶礅,给人以厚重沉稳之感。一间间现代典雅的VIP个性化教室,环绕茶室的四周,学生和老师一目了然。 声声外语朗诵伴着缕缕茶香升起,淡而清雅,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外语)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而又独自成章。 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寄语:行走在教育路上是我毕生的人生梦想。愿与《郑州晚报》共同努力实现中国的大教育梦。 从“苦”“难”求学到“雪里送炭” 出生于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甘宇祥,上学条件差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泥巴桌、家里带凳子、泥巴墙上掏个洞就是窗户。 上中学每周回家一趟,老母亲水煮黄豆,多放些盐,用罐头瓶装够一周吃的菜,常吃凉菜胃落下毛病。“学校五分钱的豆腐汤,一角五分钱一份肉丝汤,吃不起。”甘宇祥说,自己上学的“苦”,现在的孩子没法想。 “就是想让更多孩子有好条件上学。”说起走上办教育的路,甘宇祥“农村情结”跃然眼前。 在他的心里,雪里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 所以,13年来,甘宇祥在每年教师节、六一儿童节,或者知道有贫困学校和学生,就会带领中外教、书籍、现金去支教、助学。 被英语“绊倒”的人扶起更多孩子 受条件限制,英语一直是甘宇祥的“短板”。中考他考了6分,高考62分,与理想的大学无缘,让他一直不能释怀。 而吃了英语亏的他,更是下决心要让英语不再成为其他学生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2000年,他开了个法语培训班。他深知一个好外语老师的重要性,所以,办学初就定下规矩:用最好的老师教学生。 由最初从上海、北京请名师,到现在中外专职名师云集,成就了“甘老师的班里老师牛!” 曾两度被英语“绊倒”的人,却扶起了更多孩子,让他们更快的“升级”并走得更远。如今,联大在读生达15000余人。 一个永远的行走者 早在2001年,甘宇祥就到北大学习EMBA课程,并在此读了三年国学。前年又报了清华“创新管理总裁班”,现在正在清华读金融班课程。 在教育圈,他无疑是一个永远的行走者。 “只有在行走中,才能不断看到、接受到新的东西。”甘宇祥说,学习是为了进步,不是给别人看的。 作为掌舵人,他对联大的定位是:创新、拓展、培育,把项目做扎实、做出特色、做成标杆。 甘宇祥说,他对联大的未来“信心十足”。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