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10版:播报站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医疗快递
“医联体”:延伸“手机”触角 服务更多市民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医联体”:延伸“手机”触角 服务更多市民

2012年11月17日,我省成立首家区域医疗联合体——“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 (以下简称医联体)。之后,医联体内45家医疗机构,大医院帮小医院提高医疗水平,重病转诊到大医院,小病回流至小医院,有力地改善了小医院“吃不饱”、大医院“吃不消”的现状,不仅解决了市民“看病难”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5月12日,省会首家心脏远程移动实时监护系统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设立。

便民、惠民就医的“两强”相继落户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有望延展更多触角,服务更多市民。

郑州晚报记者 刘书芝

通讯员 郜继恩 侯琛

医联体 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新路径

多年来,在医疗界,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吃不饱的现象常年存在。

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曾言,“城市医疗资源丰富,农村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的重要原因。”

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院协同发展。2012年11月17日,我省成立首家区域医疗联合体——“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应运而生,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机构发展难题,而且在合理应用区域内医疗资源、达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方面,拓展出一条适合本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医联体正在搭建病人信息平台,病人从医联体内的一家医院转诊到另外一家医院,医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掌握病人情况。避免了病人重复检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节省医院的诊疗资源。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院长郝义彬说,联合体内,大型检查设备、手术室等,成员单位之间共享,今后在小医院住院的病人,拿着检查单可以到大医院做检查;在大医院住院的病人,可以在小医院的手术室做手术。

“手机” 心脏病人的健康“守护神”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超过50万。这其中,90%的心脏猝死病人有冠心病,而50%以上的心脏猝死病人在猝死发生前没有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没有表现,不等于心电图没有异样。如果有‘心脏远程移动实时监护’系统的24小时监护,冠心病发作前发现异样,就可以及时做好防范,避免不幸发生。”这个备受专家推崇的“心脏远程移动实时监护”系统,因轻便小巧如手机,所以有了一个形象的叫法“手机”。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医学博士赵智琛说,“手机”还可判定心绞痛类型并提高诊断的精确性,胸痛原因的鉴别,对卧位性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更为适合;评定患者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气短、胸痛、心悸、眩晕或晕厥是否心源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识别高危患者和预测猝死的发生、提供电生理异常时最佳活动方案等,节省患者的抢救时间。

而在中心医院医务科科长连军胜看来,“手机”方便、快捷、第一时间介入抢救病人的同时,也避免了漏诊和误诊,比如有些冠心病人,它的症状却是肚子疼。有了“手机”,可以清楚呈现心电图异常,不易被“肚子疼”给误导,并及时采取救助措施。

“手机”+“医联体” 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万千市民

李保林说,“医联体”成立后,其资源共享、信息互联、服务同质、便民惠民的设想已经得到验证。

而现在的“手机”,则可以借助医联体内45家医疗机构的平台,将医疗服务延伸到社会和家庭,从心血管急性事件的源头上实现预防控制,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早期诊断救治时间。

李保林更有些幽默地说:只要“手机”开着,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它就可以开展工作。即便你远在澳大利亚,只要像手机一样办了漫游业务,“手机”这个健康管家同样可以为你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68555 2013-05-31 00:00:00 五 “医联体”:延伸“手机”触角 服务更多市民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