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濮存昕在话剧舞台上奔波了36年之后 总结出“六字箴言”与大家分享 “濮老师来了,濮老师来了……”原本安静的四合院热闹起来,四处散坐的人群一下子聚拢起来,四合院顿时显得有些拥挤。濮存昕笑容满面地步入小院内,四下点头和周围的人打着招呼。作为欧凯龙最新代言人,14日在北京参加签约仪式的他让记者有了一次近距离、聊家常似的采访机会。虽然此角儿如此亲和,却依然“范儿”十足。 郑州晚报记者 韩娟 发自北京 致人生 分享“六字箴言” “今年,我就60岁了!”7月31日将过生日的濮存昕一落座就拿起话筒,他在开场白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年龄,和记者分享起他的“六字箴言”:“玩、学、做、悟、舍、了。” 说起濮存昕,他给大家的印象可以用“特正面”来概括,他以其高超的演技、儒雅的风度、热心公益的形象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他爱艺术懂生活,这“六字箴言”说是送给自己,其实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受用颇深的。“玩,就是会放松自己;学,就是要在60岁以前还能进步;做,就是要做实事;悟,就是要有悟性,懂得举一反三,少走绕路;了,就是要了断世俗,像孩子一样活得简单点。”濮存昕说,“最重要的就是‘舍’,40~50岁是喘气的年龄,如果还不学会舍弃,那会累死自己。而且要看淡利益,才能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自己。” 演员何冰曾有句话:“跟濮哥到现在20年了,我的字要是像他写得一样好,一定也送他八个大字:‘一股春风,迎面扑来’。”濮存昕把记者当朋友似的侃侃而谈,喜欢别人叫他“濮哥”而非“濮老师”,他的简单和坦率果真如同何冰所言:“一股春风,迎面扑来。” 致话剧 话剧是我的唯一 提起北京人艺,无人不知晓,几乎每部话剧每个演员都可谓“精品”,但如果问谁是北京人艺璀璨阵容中的男一号?恐怕所有人的答案都还是一个——濮存昕。 谈起话剧,濮存昕总是有抒不完的情怀唠不完的话,一有记者提问关于新剧《白鹿原》的问题,他就很兴奋,调侃着说:“今天说这个话题,有些喧宾夺主。”可是接下来,一谈起角色,他又兴致勃勃起来。 从1977年考入空政话剧团做一名“龙套”,到主演《哈姆·雷特》《赵氏孤儿》《窝头会馆》《说客》,再到如今的新剧《白鹿原》,濮存昕在话剧这个舞台上已经奔波了36年。与很多演员在舞台上树立一个经典角色后就投奔大银幕不一样,濮存昕一直流连在舞台。对于很多人抱有“舞台剧出力多挣钱少”的疑惑,他坦言“不缺钱不缺利”这些外因是让他踏实站在舞台上的重要因素。 濮存昕说:“站在舞台上,观众就是指导老师。”他甚至拿社会上的婚外恋来比喻话剧演员:“我们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家庭,虽然有‘婚外恋’,但毕竟话剧才是我们的唯一。”有了这样的热爱,濮存昕把自己更多的热情和关注放在了话剧表演上,每个角色的成功塑造,每个观众的诚恳反馈就是对他的肯定。 当天,他还专门提到了一个特殊的观众。2010年,中国版话剧《建筑大师》漂洋过海来到了易卜生的故乡挪威奥斯陆。观看过此剧,易卜生的孙子、现年93岁的Tancred Ibsen评价称,这是他看过的《建筑大师》中最好的版本。一个中国人出演一个外国人的名著,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对于参演此剧的他来说,无疑更是一种褒奖。 为了演《白鹿原》,这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如今说起陕西话来竟也原汁原味,学习过程只有他自个儿知晓。对于形象,为了更贴近角色,他花20天留起胡须,他的胡须略显凌乱,但丝毫没有掩盖住他富有魅力的嗓音。更有观众将话剧《白鹿原》和电影《白鹿原》相比较,几乎众口一词:“话剧版完胜电影版。” 致青春 “苦尽甘来”绝对名副其实 “致青春”是时下流行的词儿,濮存昕在谈起自己的青春时,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知青岁月。 当记者要求其为时下年轻人提供点儿建议时,他赶紧纠正说:“寄语谈不上,时代不同了,对时下年轻人的要求也不可能像我们60年代人那样的要求。但是他们面对自己的生活,一定要有和我们对自己一样的要求,那就是不管对与错,一定要抬头往前走,要热情地对待生活。学会承受压力、承受苦难、承受失败、承受迷茫。时刻记住,苦尽甘来这个词绝对是名副其实的说法。” 女儿濮方虽然没有继承父业进入娱乐圈当演员,但还是选择了和文化沾边的行业,她如今是北京悦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老总。和大腕老爹一样,濮方也是继承了濮存昕的公益心,和父亲一道做慈善,堪称娱乐圈里的模范父女。结合濮存昕对年轻人的寄语,身为女儿的濮方想必定是受父亲影响颇深。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