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0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李灵和她的希望小学之嬗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3,李灵和她的希望小学之嬗变
李灵每天都往新校工地跑,看见一天天“长高”的教学楼,她累并快乐着。
被郑州晚报最先宣传的“最美乡村教师”李灵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今年的暑期, 她不会再出现在郑州街头收购旧书,甚至也没有时间站在五尺讲台,她整日奔波在新的希望小学的建设工地上。她不是吃皇粮的体制内人员,却管着6个公办教师,建新学校要300万元,除了她及家人倾其所有,还吸纳了政府和各方善款。现已成为当地名校的希望小学,接纳的已不尽是留守儿童,学校的名气让众多孩子及家长纷至沓来,许多人把孩子从公办学校转来。目前学生超过了500人,秋季开学将超千人,且培养学生的目标也不再是“有书读”,更多考虑的是在当地文化课考核中学校的排名。而更长远的疑虑是学校未来的命运——今后民办公助?或被收编?郑州晚报记者 杨观军 吴泳 周口报道

李灵之变:

过去说是校长,其实就是光杆司令,是既当老师又当校长,现在管500号人。只能脱教当校长,就这还忙得“日理万机”

“刚从(周口)市区赶回来,转了几家家具市场,给孩子们挑选宿舍家具。”18日上午9时许,在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原淮阳县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新址,校长李灵快步走进一楼教师办公室。

学校的新教学楼再过两个多月就建好了,李灵这些天一直忙着购买配套设施。

要给学生们置办的东西很多:床头柜30个、鞋架30个、碗柜60个、浴池衣柜6个……粗略一算,至少需要2万余元。

正算着这些账,副校长老范抱着一堆报表匆匆走来。这个月针对每位教师的月考马上要开始了,他要和李灵最后敲定月考的内容和革新措施。月考是促进老师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三项措施之一,主要从教学方法、备课情况、课外辅导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笔试和口试。除了月考,还有临时抽考和家长、学生评比。李灵说,这三项措施已坚持一年多了,效果很理想。目的就是激励和督促老师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月考细节还没商议消停,坐在一旁等了20多分钟的工程负责人吴先生已有些焦急,忙瞅空插话。在建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预计8月底就能竣工,楼前操场的绿化草案已拟好了得让李灵看。这500多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包括草坪、花木、雕像等,预算约30万元。建筑施工方河南省红旗渠建设集团决定无偿为学校建设。

整个上午的采访中,不断有教学、后勤、施工负责人来找李灵商量事,每件事都是迫在眉睫。4年前的李灵,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授课和辅导学生上,角色更多是老师。而今,教师队伍和学生人数都已翻倍,她的角色变成了连轴转的管理者。“学校的发展在大幅提速,孩子们的安全和呵护一天也不能放松,现在不得不基本放弃教学,把主要时间放在管理协调上。”

学校之变:

从过去连课外书都买不起的低墙旧瓦的潮湿小院

到即将建成可容纳18个班级的新教宿一体楼

“这是我今年最大的心愿,你看,二楼已经封顶了,到今年秋季9月份开学,就能使用了!”李灵喜不自禁地说。

2009年8月,记者随本报帮扶团给李灵的孩子们送桌椅书籍时,他们的教室宿舍还是用了10多年的砖瓦房。院子狭小潮湿,一些教室还不时漏雨。而眼前的新校园,至少是以前的两倍大,通风向阳。

据李灵介绍,在建的3层教学楼能容纳18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新学生宿舍楼也将是3层,能住下300个孩子,并设有6个室内浴室。

中午11时许,课间休息的女生周明月路遇李灵说:“校长,咱这楼可真宽敞!得花多少钱啊?”

李灵擦着孩子额头的汗:“300多万块呢!”

“300万块钱是多少?”

“就是用100块的钞票,装满一麻袋。”

明月的笑脸愣住了:“校长,咱别盖那些楼了吧!那么多钱,到哪儿去弄啊?”

李灵愣了一下很快爽朗地说:“没事儿,有好心人和政府帮咱,就是再难,也得把楼盖起来,让同学们敞敞亮亮上课。”

据副校长范照营介绍,工程资金主要靠社会爱心人士捐助、政府帮扶筹集和李灵自筹。

校园的变化,不仅仅是在硬件上。在即将投用的新教学楼里,李灵已规划好心理辅导室和音乐舞蹈室。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很深,能和父母一起生活,是种看似平凡却难以名状的幸福。李灵认为,及时和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非常必要。对此,东新区管委会也决定,从该区示范中学协调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随时对这里进行业务和师资上的支援。

在这所民办学校里,记者意外见到了6位公办教师。美术老师陈红丽说,他们在这儿教学已有一年了,都是周口市东新区管委会公派过来的,工资由政府财政拨。李灵说,6位老师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这对他们是很大的帮助和扶持。老师们则说,这里的工作氛围让人振奋,老师责任心强,师生打成一片。虽然相对偏远,但工作起来非常充实,很有成就感。

生源之变:

名气推就名校,文化课成绩不断拔尖

从过去但求有人照看留守儿童,到现在公办学校学生纷纷“跳槽”而来

4年前,在许湾乡那个偏僻的农家小院里,200多个孩子家长的企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能有间教室遮风避雨,能跟着李灵按时念书,能待在那里有人照看……

4年后,在这个新楼拔地而起的希望学校,学生人数已迅速扩充到500多人。

据周口市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战西介绍,该校的教学水平一直在提高。在去年该区20多个小学的5年级升6年级升学统考中,第一名和第三名都在李灵的学校。近年的每次语数外趣味竞赛中,李灵的学生都入围前5名。

“考试分数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和主要标准,但这些成绩也很能说明问题:李灵希望小学教学质量高。”

孩子们学得好,学校的口碑越来越响。记者在学校办公室停留的短短两个小时里,就撞见了4位急着来转学的家长。

张春凤的儿子一直在淮阳县苇园集小学读书,那是所公办学校,可她却坚持要把孩子转到这里。她家离这里10多公里。为何非要舍近求远?“李灵好,政府又扶持,把孩儿送到这儿就是放心!远点我也乐意。”她说,邻居孩子转到这里读书,不到一年,原来统考考60分,现在能考80~90分。孩子整天乐呵呵的,回家还知道主动抹桌子洗碗。

像张春凤这样来转学的家长,每天都不下10个。据周口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无论是在邻近的淮阳县,还是该校现在归属的东新区,李灵的学校都是规模最大、各项指标优良的乡村小学。

未来之变:

民办?公办?民办公助?

目前,李灵希望小学的性质仍是民办学校。除了6位公办教师,其余15位教职工都是该校自己聘用的。民办教师每人每月的工资需要1300~1400元,学校用水用电、学生吃住、教学设备采购和维护也都要花钱。

对每个小学生,学校不收学费杂费、住宿费。常年住校的包三餐,半年只收伙食费300元,平均每天仅约1.6元。

学生家长和乡邻们都知道,从2002年办学至今,李灵和家人每年都因办学赔钱。很多人包括区教育管理人员都多次劝过李灵,应该考虑适当提高收费了,至少要顾住成本。但李灵一直不愿意:办学的目的本身就不是挣钱,自己难点不算什么,得把这项事业撑下去。

当地政府是否打算把该校“收编”为公办学校?据东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区里曾研究讨论过这个问题,但综合考虑种种客观因素和李灵本人意愿,他们认为目前不宜“收编”。

刘战西说,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从周口市到东新区,党委和政府对李灵及其学校都非常重视。

今年5月31日,周口市市委书记徐光在儿童节前夕到李灵希望小学看望孩子。他对李灵说,我们来看望留守儿童,也来看望你,向你致敬。

据刘战西介绍,目前该区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该校落实“两免一补”和生均经费的政策补助。

师资力量支援上,派出了上述6名公办教师支教轮岗,并将这一措施长期坚持。

上个月,为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困难,该区管委会专门资助了20万元。今年4月,周口市和东新区积极筹措,将该校幼儿园10多万元的教育设施正式纳入该市政府采购。

据他介绍,管委会领导班子对该校和辖区民办学校的帮扶态度很明确: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惠民帮扶必须严格落实、不打折扣;对其他实际困难,也要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

问起学校的未来,李灵说,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她的想法很简单,让更多的孩子过得更好,健康成长。至于将来是公办还是民办,只要对孩子有利,自己做什么都愿意。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73174 2013-06-20 00:00:00 四 2013,李灵和她的希望小学之嬗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