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郑州普通的哥孙友同和他的两个“不普通习惯”通过本报报道走进了公众视野。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网、@中国之声等数十家媒体的官方微博,纷纷以“每月免费送一位老人去医院看病、每天交通高峰时段免费一小时”为题转载本报报道,一时间,“郑州好的哥”孙友同的名字传遍了全国各地。郑州晚报记者 常亮 文/图 除了赞扬,还有网友“求偶遇” 昨天下午3点26分,@央视新闻以“郑州好的哥:高峰1小时,打车不要钱”为题在微博上发布该条新闻,截至晚上7点,短短3个多小时内,该微博的转发量就接近1000次,网友们在评论栏竖起的“赞扬大拇指”高达600回。 “郑州的哥好样的,希望正能量能够继续传递下去。” “十年做一件微小的好事,这才是伟大的好人。” “不转对不起好人。好人就该有好评。” “世间多一些这样的好人。必有好报,好人一生幸福平安!” 除了一声声赞扬和祝福外,不少网友还在微博评论栏中留下了“求偶遇”的信息。 @北城浮华:有爱的人,我什么时候可以遇见他? @K-PAXer梁喜华:好赞,什么时候能坐下你的车呢? 除了每天高峰期免费一小时,孙友同10年来每月坚持送72岁的王秀兰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故事,同样感动了无数人。 其实,早在1981年到1988年,孙友同与王秀兰在瓷厂做同事的7年间,这个心地善良的同事就曾给王秀兰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些年,真的欠他太多……”10年来,每每看着孙友同气喘吁吁地赶到家里搀扶自己上车,王秀兰心里总会频频回忆起30多年前发生的那些点滴往事。 1982年夏天,孙友同刚刚到瓷厂工作不久。有一天,双腿疼痛难忍的王秀兰实在熬不住车间内的高温,只好找他帮忙。“小伙子,我腿疼得受不了,帮一下吧。” 孙友同啥话没说,站在距离火炉不足3米远的工作台旁,帮王秀兰完成了一系列碗和盘子的“烧成”工作。 紧接着,为了避免王秀兰因请假扣分,孙友同又接连帮她上了两天班。 直到现在,王秀兰每逢遇见邻里,嘴里依旧会不停向大家念叨:“欠孙友同那两天班,估计再也没机会还了……” “助人为快乐之本。”或许正是长时间收获“快乐”的缘故,51岁的出租车司机孙友同看起来特显年轻。 “每天下午5点以后,很多出租车师傅需要交接班。而这时正是交通的高峰期。”提起高峰时段为乘客免费一小时的初衷,孙友同笑得很爽朗,“太多的想法也没有。乘客在这个时间段打车比较困难,心情肯定有些烦躁。如果这时候给乘客一个惊喜,应该能舒缓一些他们的心情吧。” 截至目前,孙友同所驾驶那辆车号为豫AT4198的出租车上,已经先后更换了7次“免费宣传牌”,每到下午5点,他就会将写有“高峰期免费拉客一小时”的小牌子放在车前最明显的位置。 “尽自己一点微薄力量,能给乘客带来一点好心情,肯定值了!”10年来,孙友同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