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解救疑似广东被拐女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还有多少家庭奔波在寻亲路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次解救行动
记者见证了打拐的艰辛,同时也分享了相聚的快乐
还有多少家庭奔波在寻亲路上?
本报记者对话职业打拐志愿者“仔仔”
“我们现在掌握的数据有限,很难统计”
昨日中午,我们返回巴村镇,到派出所下车时,胡金英(左)紧紧挽着她的手,生怕再把人丢了似的。

这次解救行动

记者见证了打拐的艰辛,同时也分享了相聚的快乐

本报记者对话职业打拐志愿者“仔仔”

“我们现在掌握的数据有限,很难统计”

昨天晚上,本报记者再次对话打拐志愿者“仔仔”。他说,这次从获得线索到帮亲人团聚,是成功最快的一次打拐行动。

郑州晚报记者 冉小平 何涛/文

周甬/图

上接A06版

记者:上次见到香慧后,你离开周口,为这件事还做了哪些工作?

“仔仔”:我一直关注和推动着这件事情。离开后,我将当天的视频发给了广东当地电视台,试图通过他们播出,能够找到亲人。帮她找到亲人后,我及时与线人联系着,掌握着香慧的动态,防止她突然离开,避免二次寻找。

记者:关于她是怎么来到商水的调查,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亲人相认仅花了5天时间,当时有没有预料到?

“仔仔”:没想到这么短时间促成亲人相聚,从与警方一起去了解情况,到找到亲人,只花了5天时间,这是非常短的,应该是印象中最快的一次。

记者: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的?

“仔仔”:主要有3点:一是社会力量,即线人勇敢地反映线索;二是警方配合得力;三是新闻媒体平台扩散效果很好,我在选择媒体时也有针对性。

记者:你们在运作时,有没有固有的模式可循?

“仔仔”:大体经历6个步骤:线人反映线索、甄别线索、暗访、与警方配合、解救和寻亲。

记者:以前打拐你一人行动,现在“微博打拐”形成一个团体,有什么发展期望?

“仔仔”:“微博打拐”有多人在运作,形成团体效益,其目的是在打拐过程中,尽快形成一种与警方协力的民间合作模式。

记者:香慧事件还没完全结束,就你的情况,打拐的成功率有多高?

“仔仔”:从线人反映情况,到判断真假后到现场再核实,这个核准率是100%;再帮受害人找到家,这个没做过统计,也很难统计。

记者:目前还有多少家庭奔波在寻亲的道路上?

“仔仔”:这个问题很敏感,我们现在掌握的数据也有限,很难统计。

【互动】通过这次采访,记者体会到寻亲道路的艰辛,也分享了亲人相聚后的那种快乐。

如果您还奔波在寻找亲人的道路上,请与本报热线96678联系,或@郑州晚报。

[相关报道]

“随手公益寻子之家”寻亲历程

7000多个儿童失踪

两年内只找到11个

“随手公益寻子之家”是由微博名人于建嵘教授2011年发起的。

这个公益组织成立两年来,通过微博助推和发放寻子手册,7000多个失踪孩子,只找到11人。

2012年9月3日,第一期失踪儿童手册由爱心人士从北京接力送到郑州绿城广场向市民发放。

第一期的寻子手册上有180个失踪儿童的信息,是从7180个失踪儿童中选出来的。这本小册子由志愿者免费挂到公交车、超市等公共场所,希望市民看到街头的乞讨儿童,随手拍下发到网站上。如有孩子走失,可立即到“寻子平台”上发布信息。

“寻子之家”的微博开通后,网友找到6个被拐的孩子。2012年9月3日,寻子手册在全国发布后,又找到5个被拐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在家里被偷走,有的在街上被抢走。一名志愿者说:“这些家人寻找孩子的过程非常艰辛,明知找到孩子的希望很小很小,但他们依然坚持走遍全国。我们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孩子,就挽救了一个甚至多个家庭。”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77071 2013-07-03 00:00:00 三 还有多少家庭奔波在寻亲路上?KeywordPh本报记者对话职业打拐志愿者“仔仔”
“我们现在掌握的数据有限,很难统计”
这次解救行动
记者见证了打拐的艰辛,同时也分享了相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