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晚报影响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要把这份《郑州晚报》送给妹妹”
0712hsq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报重磅报道《一位美国人镜头下的1942》
让84岁老人想起许多往事
“我要把这份《郑州晚报》送给妹妹”
为活命,1942年,家人把她的妹妹换了一担高粱
这份《郑州晚报》她要送给远在西安的妹妹

本报重磅报道《一位美国人镜头下的1942》

让84岁老人想起许多往事

一次珍贵展览,承载着一段难忘历史。7月10日,本报重磅报道《一位美国人镜头下的1942》,唤起了许多老年人的记忆。

1929年出生的张爱珍老人就是其中之一,“报纸上这些照片,对我们家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郑州晚报记者 常亮 文/图

为活命,一岁多的妹妹“换了”高粱

张爱珍是许昌鄢陵人。严格上说,1942年,她并未跟着父母外出逃荒。“姊妹仨中,我是老大。13岁那年,大灾难一个接一个,家里一点吃的都没了,爸妈带着二弟和小妹外出逃荒。”为了不让多一个人跟着受罪,父母临走前,把张爱珍送到了一户人家做了童养媳。

几年后,张爱珍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见到了从西安逃荒归来的家人。但,妹妹不见了。

为活下去,一家人逃荒到西安没多久,张爱珍一岁多的妹妹,就被母亲私下以一担高粱“换”到了别人家。那担高粱还因介绍人不可靠,被他人“贪污”了。

“唉……这真是人财两空。”张爱珍的父亲一边责怪妻子,一边绞尽脑汁想办法寻找小女儿。

他逼着介绍人带自己找到了女儿的新家。对方得知消息后,把孩子藏了起来。

为寻女儿,父亲费尽周折

约一年后,张爱珍的父亲费尽周折凑钱买了一些桃子,再次以“小生意人”的身份,来到了小女儿被卖的地方。

“他想通过卖桃子吸引村里的孩子,然后找到妹妹。”皇天不负有心人。没过几天,张爱珍的父亲真的在桃子摊儿前看到了小女儿。

遗憾的是,由于一年多没见过面,女儿认不出父亲的样子。

哄也哄不走,抱又不敢抱。看着村里不停来往的人群,张爱珍的父亲含着泪默默离开了。

“这不行!说啥得想办法让闺女知道这件事儿。”回去后,张爱珍的父亲想了很久,重新领着稍大几岁的二儿子,来到了小女儿被卖的家门口。“记住,这就是妹妹住的地方,往后,你一定要多来看看她……”

在张爱珍父亲的精心安排下,这条“亲戚链”终于搭建成功。几十年来,他们一直都在保持联系。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张爱珍的妹妹与爱人一起,从西安回到老家鄢陵看望父母。见面那天,全家人抱头哭成一团。

“妹妹下次来郑州,把这份《郑州晚报》送给她”

“不管咋样,一家人总算团聚了。现在,大家的日子过得挺好,妹妹也经常会来郑州看我。”几十年过去了,每次回想起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张爱珍总是热泪盈眶。

张爱珍和老伴儿小心翼翼地把7月10日的《郑州晚报》收藏起来,她动情地告诉记者,等妹妹下次来郑州,就把这份报纸送给她。“看到报纸上这些照片,她肯定会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80426 2013-07-12 00:00:00 五 “我要把这份《郑州晚报》送给妹妹”KeywordPh为活命,1942年,家人把她的妹妹换了一担高粱本报重磅报道《一位美国人镜头下的1942》
让84岁老人想起许多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