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D03版:城事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7月12日,记者接到市民爆料,家住守敬路的李先生称,他在网购时,收到了一条内含毒品的短信,顿时心生不宁。而仅隔数小时,记者再次接到高中毕业生小宋和小王的电话,他们手机上接连接到低分数保上大学之类的短信,两人顿时心生疑惑:“这样的信息靠谱吗?” 登封金版 付晓文 王蓓 虚假短信频现 市民很头疼 7月8日上午,李先生在网上购买一台音响。3天后,李先生收到一条自称是邮局工作人员的信息。着急收货的李先生随即点开信息查阅,竟被手机信息吓出一身冷汗。“信息说,我的包裹内有毒品,让我尽快到公安局自首,否则后果自负。”看到这里,李先生顿时心生不宁。李先生说,对方甚至还提到了他的家人和住址。坐立不安的李先生越想越怕,他赶紧给朋友小张打电话求助,经过小张细致分析后,李先生被告知,此条应为诈骗信息。“还好我没有上当受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下午3时,记者接到市民小王的求助电话。小王说,他和朋友小宋今年参加完高考,手机不停地收到信息。“都是些低分高录、名校自费办学籍、出国保工作之类的信息。”朋友小宋3个小时便收到了数十条“择校就学”信息。小宋说,他曾因此类信息动心,“我试着拨打了其中一条信息上的联系方式,对方称,只要缴纳部分定金,轻松就能获取本科文凭,保证质量。”小宋犹豫再三,最后在小王的劝说下,没有轻信对方的承诺。为此,小宋很苦恼,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不知道该怎么区分虚假信息。 小心信息陷阱 当心被忽悠 暑期,不少学生家长忙着报考、择校,这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记者随即上网搜索,发现不少频率较高的诈骗手段,纷纷利用短信、网络进行诈骗。对方自称高校招生办老师,谎称手里“有内部指标”名额,利用家长急切的心理进行诈骗。针对低分学生,对方声称“高录”。只要缴纳定金,顺利入学不成问题。更有甚者,则许诺不要分数线,掏钱就能上一本。 据了解,临近开学,不少没有资质的学校,为了揽生源,不惜以此诈骗,牟取私利。市高招办招生部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日常要留心手机信息,谨防上当受骗,一旦被骗,一定要及时报警。万不可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杜绝给骗子行骗的机会。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