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烈日下的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两天没开空调
杭州一位老太太
体温高达41.7℃
市区今年共开放18处纳凉点
去年开放41处,为何减少这么多
非空调公交驾驶室有多热?
接近50℃
昨天郑州37.8℃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市区今年共开放18处纳凉点
去年开放41处,为何减少这么多
市民在东风路天旺广场纳凉点内打牌纳凉

市区今年共开放18处纳凉点

去年开放41处,为何减少这么多

郑州晚报记者 冉小平 何涛/文

周甬/图

【数据】

市区纳凉点由41个减至18个

按省人防办要求,自2010年起,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各地要免费向市民开放人防工程用以避暑。

去年市区共开放了41个纳凉点,今年则减少至18个。市人防办负责人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人防纳凉工程工作思路已由以前的“重数量”转变为现在的“重质量”。一些纳凉点因建造久远、年久失修,或被租建为地下停车场,空气不好而取缔。

【探访】

火车站广场地下人防工程纳凉点 早就变成了停车场

下午2时50分,记者来到火车站东广场,没有看到明显的纳凉标志,部分通往地下的入口关闭了。

记者由一个开放的入口进入地下广场,在墙上发现有明显的人防工程标志,但是地下空间已停靠了一排排车辆。停车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停车场内很凉爽,原来应该是纳凉点吧。

记者顺着地下通道步行,可以见到有避暑的乘客,来纳凉的市民几乎没有。

碧沙岗人防工程纳凉点 昨天纳凉人数创今年新高

下午4点左右,记者来到碧沙岗人防工程纳凉点。这个纳凉点在路口西南角,门口放着“市民纳凉点”的指示牌,还有“碧沙岗人防工程,市民避暑纳凉点”的横幅。

纳凉点开放时间是上午8点半至18点。一楼大厅与室外温差不大,但往地下室走,就能明显感到阵阵凉意。

在地下负一楼,记者见到有四五十名纳凉市民,他们或打扑克牌,或下军旗,或看报纸,大家各得其乐。

这个纳凉点值班人陈林燕说,今天来这纳凉的人约百人,是今年纳凉人数最多的一次,当时小凳不够坐,好些人坐在楼梯口。

金水区人防办人防工程 纳凉点“五脏俱全”就是手机没信号

该纳凉点位于金水路杜岭街附近的一处琴行地下室中,入口处有明显标志,楼梯两侧的墙上贴着防空安全和防暑知识。

走进地下室,一股凉意迎面袭来。记者看到里面有七八名市民在打牌,还有些市民带着孩子在练钢琴,有位市民在椅子上呼呼大睡。

纳凉室与琴行练习室是“并存”的,能容纳30人左右,有近10张桌子,有电视,有免费供水的饮水机、报纸杂志,还有各类棋牌和避暑药品供市民使用。

工作人员说,此处深得附近老人和小孩喜欢,平常人比较多,每天早上8点半到晚上7点开门。不过,记者发现美中不足的是,条件如此齐备的一个纳凉点里,手机却没有一点信号。

市人防管理维护中心

纳凉的人很少

下午5点多,记者又来到中原路伏牛路向北200米路西的市人防管理维护中心纳凉点。

纳凉点设置在地下室,走进地下室里边没有一名纳凉者,这里摆放有10个小桌子,管理人员已经打扫干净,并把凳子归位。

管理人员说,每天来这纳凉的也就几个人,下面太凉了,老年人来这纳凉受不了,小孩来这玩得比较多。

地一大道步行街

如果有凳子就更好了

在大同路地一大道人防工程(地下步行街福寿街至敦睦路段),记者沿步道向下走去,一阵凉风就扑面而来,下面是步行街,许多市民在里面逛街,非常凉爽。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些家长带着小朋友坐在地下通道的楼梯间,有些小朋友在玩耍。

市民刘先生说,这里挺凉快的,而且还能逛街,现在天热,我在这附近住,天热了到下面歇歇,避避暑挺好,就是没有凳子,挺不方便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85311 2013-07-29 00:00:00 一 市区今年共开放18处纳凉点<BR/>去年开放41处,为何减少这么多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