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文化|事件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小说之王”
孙方友魂归故里
《奠基者》香港书展首发
网友:秒杀其他选秀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陈州笔记》名扬天下 《小镇人物》永存人间
“小小说之王”
孙方友魂归故里

“小小说之王”

孙方友魂归故里

孙方友出版的部分作品

7月26日,素有“小小说之王”的著名作家孙方友先生,因突发心脏病突然辞世。本报7月27日以《“小小说之王”走了》为题全方位展示孙方友先生的创作状况与河南文坛名家对其的评价。8月4日,孙方友先生的骨灰被送回故乡淮阳新站镇,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记者跟随护送孙方友骨灰的人员进行了全程采访。郑州晚报记者 陈泽来

踏上回乡路

8月4日上午6时30分,孙方友先生的骨灰,在其胞弟、著名作家墨白,孙方友女儿孙青瑜及家人,与省会作家八月天、潘称意、江媛、张延文等人的护送下,从郑州市华林都市家园的家中启程,赴故乡淮阳。

孙方友先生从25岁开始写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孜孜不倦地伏案创作。1997年10月,孙方友调入省文化厅主办的《传奇故事》杂志社,从此开始了在郑州的生活。2002年10月,孙方友因创作成绩突出调入省文学院,成为一名专业作家,2010年退休。无疑,省文学院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栖息地。

护送孙方友骨灰的队伍,第一站即来到位于经三路北段的省文学院。因为是星期天,文学院内显得异常静谧,承载孙方友骨灰的车辆在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上停下来,让孙方友的英灵与文学院作最后的告别。

7时10分,队伍离开省文学院,经过近3个小时的长途行驶,来到了淮阳县城。

家乡欢迎他

10时许,当承载孙方友骨灰的车驶下高速公路时,周口市文联、作协,淮阳县有关部门的人员已在等候。

周口市文联副主席苏运峰,周口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邵远庆,淮阳县作协主席钱良营、作家李乃庆、新站镇政府的领导以及闻讯赶来的文学爱好者,冒着炎炎烈日,等待着迎接孙方友先生的骨灰,回归到他离开20余载的这片热土。

队伍到达淮阳县城的太昊陵时停了下来,淮阳文联的同志说,让孙方友最后看一眼太昊陵。曾经,孙方友结识了在淮阳蹲牛棚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开始了相声等曲艺作品的创作。1974年至1982年,还是农民的孙方友,在农闲时候,常常被邀请到县文化馆(现在的太昊陵景区内)住下来,进行相声、快板等曲艺作品的创作。这段时光,让孙方友充分汲取了民间艺术的营养。1978年10月,孙方友被聘为新站镇文化站文化专干,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5年被省人事厅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调到淮阳县文联工作,进入了作家队伍的“正规军”。

当护送骨灰的队伍驶进新站镇的街道时,街道两边站满迎接他的街坊邻居。已经80多岁高龄的孙方友父母,虽然为长子的离世而悲痛,也为有如此杰出的儿子而欣慰,他们使人感受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奈与坚韧。弟弟、妹妹、儿女等亲人的哭声与泪水,包含着对孙先生的无限眷恋。

来自项城市的业余作者俞传美等三四个人,开着一辆三轮车来到孙方友家里,与曾经帮助过教导过他们的师长诀别。在孙方友的灵前,年近五旬的俞传美痛哭流涕,她哭着对孙方友说:不久前您为我作序的散文集,现在已经出版,可惜您看不到了……

人走英名在

11时20分,在父母居住的院子里,为孙方友先生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葬仪式。

孙方友生前故交、中国作协会员李乃庆主持仪式,周口市文联副主席苏运峰在仪式上诵读祭文。

孙方友先生的一生创作颇丰,而他最高的艺术成就,是由他开创的“新笔记体”小说。据悉,8月9日,河南省文联将在省文学院二楼报告厅举办孙方友小说集《俗世达人》首发式暨孙方友先生追思会,河南省文艺界的众多人士届时将系统回顾孙方友先生的创作和生活。

孙先生已乘鹤仙逝,而他留给我们的文学作品将流芳后世。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87766 2013-08-06 00:00:00 二 “小小说之王”<BR/>孙方友魂归故里KeywordPh《陈州笔记》名扬天下 《小镇人物》永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