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9版:体育/特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行,A面开始泛滥,B面尚有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NBA巨星们有何特殊要求?行程安排到底谁说了算?
中国行,A面开始泛滥,B面尚有故事
2004年乔丹访华成标志性事件
每每球星来华,穿龙袍、学武术等有中国特色活动必不可少
詹姆斯2013中国行4天跑了3地,参加活动超过十几场
要求科比每场活动都保持很high的状态,这戏也确实不好“演”

自2004年第一次有NBA球星中国行这种活动形式至今,从连续8年来访的科比,到处子赛季便选择访华的罗斯,大大小小的NBA球星几乎每年都要来个十几二十人,有的能引起万人空巷的盛况,有的则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鸡肋”,中国行本身也许只是一场秀,却刻画出这片市场的时代变迁。

1

吃喝住行安全第一

9年前,NBA中国赛第一次在大陆举行,一次性见到那么多球星大腕令整个篮球圈子亢奋不已,除了常规的比赛和训练外,球星们住的酒店、吃的晚餐、用的随身听、喷的香水、逛的商店,等等,全都成了舆论关注的话题。那样的报道如今已经很少见到,除了新鲜感消退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组织者意识到了球星们中国行头等大事是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而过多隐私的暴露恐怕带来安全隐患。

事实上,NBA球星访华,吃喝住行基本都是一流待遇,五星级酒店、特供食品、专机和专车接送,大牌如安东尼等人,连喝的水都必须是进口的,哪怕是一些奇怪的要求,赞助商也都能满足。比如科比今年访华首站是香港,第二天去深圳。两个驱车也不过一两小时的地方,飞侠却是乘专机往返———除了从香港飞去深圳外,他特别要求当晚必须飞回香港,不要在深圳过夜,再在第三天前往西安。而之前他也曾把上海当做“老巢”,中国行的每一站都是完成活动后当天飞回上海,第二天再从上海去另一个城市做活动。

私下里的“特殊癖好”不难满足,真正考验人的是面对公众时的安全课题。虽然配备了专属保镖,去任何地方都走贵宾通道,甚至请来警察协助维持秩序,不确定因素仍有出现的可能,而球星需要保持亲切和善的形象,遭遇突发“险情”也必须风度翩翩,所以工作人员的灵机善变格外重要。科比去年在武汉步行街就曾因为围观人数太多,群情过于激昂,一度被困在专卖店里无法脱身,形势一旦失控就会直接威胁这位大牌的人身安全,最后就是靠所有工作人员与安保一起手牵手硬生生地组成一道“人肉盾牌”,将科比护在“盾”内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才让他平安出来。

2

他们是出差不是在度假

爬长城、逛故宫、去少林学武术、到四川抱熊猫……NBA大牌们在中国的活动看上去好像每天都在吃喝玩乐,事实上每天一个接一个城市的游走、一场接一场活动的作秀已经很难令他们把中国行当做假期来享受,因为这更多是在完成工作。

通常来说,球员夏天需不需要来中国走一趟是早就跟品牌公司签好了合同的,除非是有难以克服的困难,比如严重伤病以至于医生出示报告证明其无法做长途旅行,才可以不违约地取消中国行。所以有些球员甚至连国家队任务都可以不去理会,也要千里迢迢地飞来中国。而他们的具体行程,例如每天去哪个城市、出席哪些活动、接受哪些媒体的采访等,都至少在半年前便由赞助商开始沟通策划,有些球员难得来一趟,所以有时不得不干脆一次性满足多个赞助商的要求,把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以科比为例,今年他在中国将出席3个赞助商安排的活动,7天内要访问5个城市,平均每天至少会有两个较大的球迷见面活动,较大的定义是其本人出席时间不会少于30分钟,至于小型的媒体群访、门店突袭等活动则相对机动,至少他在深圳就在3小时内一口气参加了4场活动,好在飞侠一向态度配合,看不出太多倦意。

3

计划赶不上明星心情变化

鉴于每天要不停地“赶场子”,旅途劳顿之下巨星们也难免有心情不爽的时候,相较于天气、交通、场地等突发状况,这种情况其实更令工作人员措手不及。因为一旦爆发,是拿不出B计划的。

詹姆斯就曾在某一次中国行的媒体见面会时突然声称自己“不是很有说话的心情”,然后转身就走,丢下一群翘首以盼准备多时的老记。因此今年他访问广州时,工作人员不得不时时刻刻观察他的心情变化,及时调整计划。第一天刚下飞机,皇帝感觉有点累,把原定于下午两点半开始的采访一直推到近四点才下楼,而且脸色不太对劲,于是工作人员赶紧缩短了提问时间,果断制止了一切“敏感”话题,只挑了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让詹姆斯回答,同时减短了晚间户外活动的时间。最有趣的是,对于第二天所做活动的具体环节,大家是直到第二天下午把他从酒店接出来的途中才跟他详解的,包括去专卖店跟恒大三位足球明星互动事宜,因为怕他前一天心情不佳,听到这么多繁杂的节目更加头痛。好在第二天詹姆斯精神相当好,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两个访问校园球场的活动被取消了。

而有时,就算是人到了,活动开始了,以为一切都妥当时,也可能因为某件意料外小事惹到大牌不高兴。两年前的夏天,麦蒂在中国行时就曾因为有一个女球迷拿着一个非赞助商品牌的篮球上台请麦蒂秀球技,麦蒂不仅当场拒绝了这个球迷,还一脚把那个篮球踢飞,质疑那位球迷“你真是我的粉丝吗?”现场虽然是半生气半开玩笑的语气,但事后他对组织者表示了不满。

■观察

当“中国行”已成习惯

2004年5月,当耐克公司对外预告迈克尔·乔丹将在该月中旬飞抵北京,展开为期5天的亚洲行时,整个中国篮坛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亢奋——北京城所有繁华地段都贴上了印着乔丹身影的海报、电视台不断回播飞人昔日的比赛录像、来自天南海北的粉丝坐着十几二十个小时的火车相约而来、各家媒体都在紧密部署全程追星式的采访方案。当时有记者为了追拍乔丹在高速公路上“贴身飞车”险遭车祸。

那是“篮球之神”第一次访问中国,也是有商家第一次打出“中国行”这种口号来打动国内消费者,此后大牌如科比、詹姆斯、艾弗森、奥尼尔……又或是麦基、特纳、理查德森、利拉德等不那么为国人所熟悉的NBA球星们纷纷以“中国行”的方式走近了你我身边。而他们所到之处早已不仅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赣州、赤峰、焦作、乌海等三、四线城市都可见NBA球员的风采。

于是,曾经物以稀为贵的“中国行”成了每年夏天圈子里最常见的商业活动,是球迷、球星和商家共同的习惯。对于喜欢新鲜感的人来说,习惯不是件好事情。尽管不少民族品牌都借助球星中国行的方式提升了品牌认知力,但“大同小异”、“审美疲劳”、“鸡肋”、“遇冷”这样的字眼也开始出现,除了少数一线大牌外,能在造访时引起轰动效应的巨星正在减少。

不过这终究是一种“甜蜜的烦恼”,就像某道山珍海味最终变成家常便饭,腻了厌了也不意外,但即便有意兴阑珊的时候,也不会有人真的想要失去这种习惯。因为如果哪年夏天我们不再能看到那些熟悉的身影,那个暑假该多么寂寥。

汪雅云 南都供稿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88380 2013-08-07 00:00:00 三 中国行,A面开始泛滥,B面尚有故事KeywordPhNBA巨星们有何特殊要求?行程安排到底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