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流动的文化遗产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界文化遗产三周年
结束,还在继续——
流动的文化遗产
少林寺山门

界文化遗产三周年

结束,还在继续——

大运河郑州段申遗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两大工程奇迹之一

历史上对运河的开通有这样的描述:“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皮日休曰:“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唐诗《汴河怀古》(皮日休)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古运河“舟行如梭,不舍昼夜”,“船舶往来,商旅辐辏”。

沟通南北,贯穿东西,商船穿梭,墨客如鲫。可想而知,大运河历史上是一幅多么繁忙的景象。

大运河和长城,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所刻画的两条有形的线,有人说,长城是一撇,运河是一捺,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它们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也有人形容,长城是凝固的历史,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

“大运河是一条文化河,一条绿色河,也是一条生命河,它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大运河是运输财富的主通道,没有大运河,财富很难方便、集中地运输。没有充足的物资供给,人口众多、军队集中的都城,也很难有控制全国的雄厚实力,庞大的中央集权官僚系统就很难有效运转,所谓的国家统一就无法长期存在。”说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富海先生侃侃而谈。

已经故去的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教授最早提出长城和大运河“申遗”:“大运河和长城一样,都是规模巨大的古代工程,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不仅应是文物,还要申报世界遗产!”他为大运河奔走呼吁20年,如今,他的愿望正在努力成为现实。

据悉,中国大运河是中国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项目由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段和京杭大运河三部分组成,涉及8个省市的32个城市,目前正在准备迎接世界遗产组织专家的现场评审。

我省的大运河遗产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迹主要是永济渠南段和通济渠北段,涉及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9个地市。

美好憧憬:我家住在运河边

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介绍,大运河申遗是在全国统一组织下,35个城市联合承担的,全国一盘棋,大运河郑州段是其中之一。郑州大运河水工遗存是此次申遗的“立即列入项目”,主要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包括现存地面的索须河部分河段和掩埋于地下的惠济桥段。郑州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4世纪,魏国就在郑州境内开凿鸿沟用以漕运,成为中国北方建造运河之始,可以说,郑州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发祥地。

大运河在郑州段有100多公里,它不仅是水上漕运的关键路段,而且是对外贸易的孔道,是泄洪的水道,是灌溉之脉,还是人工干预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成果。运河的畅通,繁荣了沿岸很多城市。据专家讲,巩义市河洛镇的洛口仓和康百万庄园都是千百年间运河经济文化繁荣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谈起郑州大运河的兴盛时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富海先生掩饰不住自豪:“郑州大运河成为一条通衢,在隋末至明清间最繁荣,形成了荥阳码头和惠济水旱码头,商业十分繁华,被称为‘小上海’。由于这条河的存在,郑州的水系很发达。一直到宋代,郑州市内河流纵横,颇有江南水乡之韵味,这些都是沾了运河的光。”

“大运河是活着的线性文化遗产,造就了流动的遗产,活着的历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复杂性的宝库,运河沿岸无愧‘文化长廊’雅称。大运河郑州段申遗成功将是我市继成功申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又一重要项目,为郑州增添一处美丽的文化名片。”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件文化惠民的大好事。大运河申遗将使大运河焕发新的风采,带来舒适宜人的文化景观,对郑州的老百姓来说是件大好事。大运河惠济桥修缮将根据清代志书中的图样进行修复。再就是河道两岸通过绿化整治将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谈到对未来的规划,已经历过三年前成功申遗的阎铁成,对大运河申遗充满美好的憧憬。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88388 2013-08-07 00:00:00 三 流动的文化遗产KeywordPh界文化遗产三周年
结束,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