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小儿难养”却成普遍现象 今天咱们一起聊聊养孩子的那些事儿 随着80后陆续奔三,这些都市中的“小大人”逐渐开始了养儿育女的生活,电视剧《小儿难养》应运而生,围绕生儿、养儿展开的话题以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80后养儿育女的苦乐悲喜。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小儿难养》的情况也比比皆是。面对“现在养一个孩子比过去养几个孩子都贵”的事实,年轻人与老一辈人对“养孩子”所持的态度千差万别,年轻人总想趁着年轻多奋斗几年,等经济条件好了再要孩子,可家里老人却等不及。 为此,两代人往往因为养育观点不同而发生矛盾,今天咱们就聊聊养孩子的那些事儿。 郑州晚报记者 赵柳影 实习生 刘莉莉 事例1 心有余而力不足型 “月光族”,想要孩子只是梦 “我一个月工资不到3000,老公的3000多点,我们俩加一起才6000多,一个月除去房贷3000、水电费等日常开销近2000,根本剩不下来什么钱,这点钱养活俩大人都勉强,怎么敢要孩子啊。”小王是驻马店人,和老公大学毕业后就直接留在了郑州,现在已经工作3年,虽是买了房子,但是当房奴的滋味真不好受。 “父母也不是没催我们要小孩,但是我们拿什么养孩子呢?总不能让孩子一出生就跟我们一起受苦吧,所以还不如现在不要小孩。”小王说,曾经为了要孩子,她和老公也考虑过回老家,但是觉得好不容易在郑州立足,又不想放弃。 小王觉得郑州的教育、医疗还是要比家里好,因此要孩子的事还是缓缓,等过几年条件好了再说,“这样我们也不会觉得亏欠孩子太多,自己也能好好奋斗几年。” 在郑州,像小王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老家在外地,拿着不多的薪水,和另一半一起供房,对于要孩子这件事光想一想压力就很大,更别说养孩子了。 事例2 找外援型 找双方父母来帮带孩子 在街头巷尾经常能看到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带着小孩,这已不算稀奇。 “儿子跟儿媳工作太忙,我退休在家也没什么事,只要儿子那边忙得转不开,我就跟老伴儿一起过来帮帮忙。”今年55岁的李先生说,自己这是发挥余热,只要身体允许,他很乐意带自己的小孙子。 可是,找外援虽然省力了,也有矛盾和麻烦。在现实社会里,存在很多“3+1”或“七星捧月”的形式,“3+1”就是三个大人加一个保姆,“七星捧月”是年轻父母、四个老人再加上保姆,这架势,用“人力资源过剩”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但是,过多的人参与,就会出现意见不合,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矛盾,或者是让本来就紧张的婆媳关系,更是雪上加霜。 郭女士可不认为找“外援”好处多多。“我儿子今年4岁了,我看周围朋友的孩子都去学特长班,我就给孩子也报了个舞蹈班,让孩子他奶奶每天带他去,没想到前几天我去培训班里没看到孩子,一打电话他们在街心公园玩呢,问婆婆,她说她让舞蹈班把学费退了,她要留着以后给孩子交学费。”对于婆婆的这种做法,郭女士很无语,“她是不是应该跟我商量下再作决定呢?也没办法说她,毕竟她是好心,知道我和老公赚的钱不多。但是,我觉得父母辛苦下没什么,可不能怠慢孩子,现在谁家的孩子不是这班那班的报着,我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毕竟关系到孩子的以后。” 事例3 亲力亲为型 亲自上阵的专职妈妈 “我觉得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都不如自己带孩子好。”曹女士已经做了5年专职妈妈,对于这个称呼,曹女士刚开始可接受不了。 “我原来也有工作,但是有了孩子以后就决定把工作辞了,一是我老公赚钱还算多,二是我不放心老人带孩子,也不是说他们带不好,就是觉得他们带质量不高,他们就让小孩吃饱穿暖就行了,但是现在养孩子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就行,小的时候做检查、打疫苗,再大点就要上早教班、特长班,平时还要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参加各种训练,很是费神费力,这么一系列做下来,我一个年轻人都有点受不了,更不用说老年人了。”曹女士说,关键是老人看着他们这样花钱心疼,自己干脆辞职在家专门照顾孩子,孩子能得到好的照顾,也不给家里老人增添负担,她觉得这样挺好。 ■参与方式 拨打晚报热线96678,或@郑晚社区报,把你想唠的内容告诉我们。你也可以加入“中原二七市民记者群”,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唠唠家常,分享和讨论各自的家长里短,我们的群号是:223103246。或者把你想说的话传到我们的邮箱:zzsqb@sina.cn。期待你的声音哦! ■你一言我一语 养儿育女,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更是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希望。通过上述的事例,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发出“小儿难养”的声音也自有原因,但养孩子是真的那么难,还是我们不会养呢? 网友“温泉朱”:现在家长都不会带孩子了,什么都寄托在早教上,什么都要花钱去学,什么都想给最好的,洗个奶瓶都要搞得很复杂,又是烘干,又是消毒,又是加热,什么都靠机器,靠科技,不累死才怪。孩子压力也很大,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小心别适得其反。 网友“读你千遍”:有老人带孩子的都觉得生活压力不大,没老人带孩子的都觉得压力大。我们孩子都上小学了,爱人还经常回味当初婆婆来看孩子的幸福时光。现在很多家庭都要两个孩子了,虽然我爱人是全职太太,但她就表示有老人来带孩子,就可以考虑再生一个,否则坚决不生。 网友“我就是我”:和老公大学毕业留在郑州,结婚,生子,买房……刚开始买房的时候最难,首付只有两万块,其他的都是东拼西凑,五千、三千、两千的借,缺钱的时候真的是特别难,不过现在都过去了,婆婆帮忙带着孩子,压力还小点。 网友“陈贵云”:在城市养好孩子真的不容易。上次带孩子去英孚教育试听英语,说是全英的有外教,开始一年下来就得1万多,这样算来,再加上什么绘画班、舞蹈班、琴艺班、写字班……一年下来好几万呢,这还没有开始上小学呢,花费都一路飙升,真是伤不起。 不过,究竟怎么养小孩,郑州树人中学老师李庆华建议,如果年轻父母准备要小孩,前提一定是手里有一些可以支付孩子出生包括之后一段时间的积蓄,并且一方最好有稳定的工作,这样对孩子是一个保证。另外,作为丈夫和父亲角色的男人,必须为孩子的出生奋斗,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关爱上的。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