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疯狂套现”反衬出公积金提取之难
请问,安徽的“某县”在哪里
如何让雨中的回家路多些安心
警惕官员“捞了就跑,跑了就了”
f0813myth
f0806sbt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如何让雨中的回家路多些安心

最近两场强阵雨,造成多名本地市民因为电击死亡。对此,本报近日均进行了跟踪报道。这种不幸,令我们沉痛万分。但悲痛过后,我们更应该思考:短时间内意外事故如此密集呈现,是哪些原因所致?

天灾之外,人祸的诱因又有哪些?这样的追问,是为必须。(详见今日本报A03-04版)暴雨时分,人们该有一定的安全出行意识。诸如“不要靠近架空供电线路和变压器”、“不要在紧靠供电线路的高大树木或大型广告牌下停留或避雨”等安全常识,要入脑入心,还应该从行动上成为人们雨中出行的真正准则。

但仅仅着眼于民众加强自身约束,并不足够。从目前郑州出行的现状来看,不少路段施工粗糙,电线乱架、乱搭,用电安全系数很低。一些地方,电线杆的电箱不是旧了就是坏了,甚至还有裸露在外的情况。从报道中可知,从金水路民航大酒店到政一街,约1公里的范围内,竟有16根电线杆的电箱均裸露在外。

试想,当雷电交加、积水暴增时,市民步行至此,见此情景,那该是何等的慌张与惶恐。因为,置身如此险恶的用电环境下,任何人都经受着由此带来的相应风险。雨中的公民安全,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相关部门的公共责任。面对电击事故,相关部门除了必不可少的提醒,也应有更深层次的体认与作为。

围绕近期多起电击死亡事件,相关方面应该深入分析各起事件的具体缘由,并认真听取民众关于危险路段的意见,由此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借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理整顿。对存在潜在风险的电箱,及时进行维护;对安全状况不好的线路,及时进行修理;对各类公共场所的用电状况,逐一进行排查。如此等等。

未雨绸缪,毫发必究,从源头抓起,构建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让大雨中出行的民众,少一些不可预知的危险感,多一份心底从容的安全感,相关职能部门责无旁贷。 □杨兴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2551 2013-08-13 00:00:00 二 如何让雨中的回家路多些安心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