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7版:TOP理财 e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银行快讯
鼓励“小巨人”企业融资多元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行举办金融业务工作新闻通气会
全面解读融资、“铲单”、第三方支付等热门问题
鼓励“小巨人”企业融资多元化

人行举办金融业务工作新闻通气会

全面解读融资、“铲单”、第三方支付等热门问题

贷款利率调整后,对地方金融机构和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提高个人信用报告质量,有什么妙招儿?方兴未艾的第三方支付在我省发展的怎么样?

8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简称:人行郑州中支)召开新闻通气会,郑州人行相关处室负责人回答了现场记者的提问,全面解读了贷款利率政策调整、花钱消除个人不良信息、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热点问题。

郑州晚报记者 倪子

PartA:货币信贷篇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问:目前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方面的贷款情况怎样?下一步人行有无新的措施出台?

答:截至6月末,河南省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为3888.1亿元,同比增长26.1%,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59亿元,同比多增201亿元。此外,截至6月底,全省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331亿元。其中,“区域集优”票据融资4.45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累计融资8.6亿元。今年5月16日,郑州银行成功就发行总额50亿元的小微企业金融债,专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下一阶段,人行郑州中支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巨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该负责人表示,除了从银行贷款,该行还将引导企业利用信托、上市、债权、股权、融资租赁等实现融资多元化,优化融资结构。

PartB:征信管理篇

花钱“铲单”不可信

问:坊间流传只要花钱就能消除个人不良信息,是真的吗?如何提高个人信用报告质量?

答:绝对是假的。从技术层面上讲,个人信息是通过专线从商业银行等机构传送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为的干预,由计算机自动处理。而且,个人信用数据库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防病毒和防黑客攻击的安全系统。花钱“铲单”消除不良信息是利用了人们不了解征信机制和急于提高信用等级的心理,希望大家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提高个人信用报告质量,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对于日常消费、贷款和各类缴费,要注意还款期限,避免出现逾期。建议大家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确保每笔贷款和信用卡按时还款。比如,办理了某行信用卡,最好再在同一家银行办一张借记卡,把信用卡和借记卡关联起来。刷过信用卡之后,即使忘了期限,经过授权的借记卡也会自动还款。

PartC:支付结算篇

2400台第三方便民支付终端布局全省

问:目前河南省在便民支付这方面的情况如何?

答:目前,便民支付的途径有很多,主要分为五类。第一是传统银行卡受理终端,截至2013年6月底,河南省共有特约商户22.5万家,POS机具30.8万台,ATM机具1.9万台,上半年POS刷卡消费业务达2.2亿笔,金额1.1万亿元,ATM取现业务达2.9亿笔,金额4461.5亿元。

第二是通过互联网途径实现支付,包括网上银行、银联在线支付、第三方机构支付平台等,满足转账、消费、付款、公用事业缴费等需求;

第三是通过手机实现支付,包括手机银行、银联手机支付平台等,其中银联手机支付平台可受理公用事业缴费、购买火车票、机票、景区门票等业务。

第四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便民支付点,目前我省主要是银联商务、拉卡拉、上海富友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布放,大多分布在银行网点、大型超市、便利店、药店等公众场所,借助电话支付终端、金融自助终端等设备,提供银行卡查询转账、公共事业缴费、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等服务,目前全省已布放2400台,实现交易248万笔,金额155亿元。

第五是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通过在乡镇、村信誉良好的服务网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农村居民提供银行卡小额取款和查询服务,目前全省共批复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等6家机构开展助农取款服务,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4.8万个,覆盖86%的行政村。2013年上半年实现取款299万笔,金额6.4亿元。

PartD:货币金银篇

一摸二看三“透视”

问:如何鉴别假钞?怎样提高对假币的警惕呢?

答:日常生活中,由三种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识别假币:一是“迎光透视”,真币的水印立体感很强,而假币的水印无立体感;二是“倾斜看”,真币的光变油墨面额数字垂直角度为绿色,倾斜一定角度为蓝色,而假币没有变色效果;三是“轻轻触摸”,用手指轻轻触摸钞票正面右侧的凹印手感线、上方“中国人民银行”字迹、中间团花、毛泽东头像等部位,真币有如浮雕一般的凸凹手感,而假币或平滑或经过造假者二次加工出现比较突兀、不均匀的凸凹感。

此外,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一些群众对假币的警惕性不高而预设“骗局”:一是“鱼目混珠”,在付款或找零时,把一两张假币夹杂在真币中支付给受害人;二是“以假换真”,在换零钱或交易过程中以钞票破损、找不开为借口,趁受害人不备用事先准备好的假钞调换受害人支付的真钞;三是“设局诈骗”,以假币为道具,以拾获财物要求平分或提供色情服务等为幌子,实施诈骗。对犯罪分子的各类骗局,公众只要保持警惕,掌握基本的人民币防伪常识,就可以避免假币侵害。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3560 2013-08-14 00:00:00 三 鼓励“小巨人”企业融资多元化KeywordPh人行举办金融业务工作新闻通气会
全面解读融资、“铲单”、第三方支付等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