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文明办文化环境指挥部
督查我市创文工作
昨天在文庙
我市举办食品安全道德讲堂
尊重民意 以农惠农
女孩刘静说
帮助别人特幸福
尊重农民意愿,收益用于农民
退伍老兵韩连运
义务指挥交通十几年
■标题新闻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尊重农民意愿,收益用于农民
郑州新型农村社区样板调查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中国之声8月13日报道

郑州新型农村社区样板调查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8月13日在《新闻和报纸摘要》头条对郑州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以下为具体内容。

村民:住着舒坦工作方便

新型城镇化样板调查,今天走进河南郑州,一起感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效、问题与思考。

记者走进郑州上街区五云中心社区,一排排小楼映入眼帘,社区里服务中心、便民商店、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老寨河村村民魏福莲说,这里搬迁入住的,都是周边几个贫困村的村民:“从山上搬到山下来让我们最满意的是就医近、上学近。原来在山上居住时下雨得背着自行车,掂着胶鞋一路泥泞才能回到家,而搬到山下来这一切都不一样了。自行车可以直接骑到家门口。以前有钱的是烧煤,没钱的是拾柴火做饭,现在都烧上了天然气,既干净又方便。”

住着舒坦,工作也方便,村民陈金慧这样描述搬迁感受,因为,距离五云中心社区大门不到2公里,便是郑州上街装备产业集聚区,村民们大都在这里找到了工作:“以前家里有4亩地,土地的收成不太好,一年就是收入1000多块钱。现在一个人一年就能挣4000块钱,俺家里5口人,一年收入就是2万块钱,比以前是大大提高了。”

村支书: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

说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营坡顶村支书许定玺半开玩笑地把它称为“农民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三种形式:合村并点、并镇、并城。“合”与“并”就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多个村搬迁合并到一个城镇或一个乡村社区,而对腾出的土地进行再开发利用:“搬迁之后百姓享受每人每月242元土地流转金,下来以后村里成立一个劳动服务公司,接纳剩余劳动力,现在剩余劳动力全部解决了,在山上时候人均收入1000多元,现在已经达到了3000多元。”

专家:合村并镇推进了城镇化

谈到合村并镇成效,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概括为两点:一是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二是推进了城镇化建设,农田离家不远,工厂离家也很近,过着城市人的生活,既干工人的活,也干农民的活,符合农民诉求:“农民居住得都比较分散,土地也比较分散,农村的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经济也相对落后,这个时候你要想转型,发展经济,首先解决的就是如何把土地集中起来创造最大的价值。”

当然郑州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农民反映土地补偿不太合理,农田离家远,楼房没有农家院大,养鸡养猪不方便,没地方放农具等。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翟留栓认为,“全村并镇”关键是要坚持两个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一定要认识到,节约出来的这些土地是农民牺牲利益之后获得的,本来他要在熟悉的村庄生活,尽可能地还用在农民身上,并不是简单的农民还在这上面种地,完全可以建个学校、建个好医院、建个批发市场,甚至建个加工厂,把当地农产品就地加工,买个好价钱。取之于农民,最终无论直接也好、间接也好,一定要用在农民身上。”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3703 2013-08-14 00:00:00 三 尊重农民意愿,收益用于农民KeywordPh郑州新型农村社区样板调查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