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中国市场经历长达5年的攻城略地、高歌猛进之后,洋奶粉近日接连遭遇“变相涨价”、“食品安全”等“拷问”。“价高质忧”问题频现,近几年不断蚕食中国市场份额的“洋奶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国产奶粉收复失地的时机到了? 郑州晚报记者 王一品 国产品牌迎来机遇 1 “不论发生什么,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从2008年到现在,进口奶粉在中国的市场的份额由30%上升到60%。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奶粉44.5万吨,同比增加24.8%,其中自新西兰进口奶粉占83.3%。 不过,在新西兰“肉毒杆菌”乳制品风波之后,搜狐的一项调查显示,53.7%的受访者表示此事破坏自己对洋奶粉的信任。跌下“神坛”的洋奶粉,在国内市场销量受损似乎已成必然。 摆在中国年轻父母面临的问题是,该继续信任一度标榜“百分百纯净”、近期却频现质量问题的洋奶粉,还是该选购曾经“很受伤”、但现在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奶粉?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国产奶粉收复失地的时机到了?日前,记者在参加“伊利工厂开放之旅”时,一位负责人说得好:“此次洋奶粉‘肉毒杆菌’事件是自检发现的,不管怎样,其‘自揭短处’的行为都值得国内乳企学习。其实,不论发生什么,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就行了。” 2 中国乳企自检, 主动提高生乳标准 进口奶粉走俏,要归功于“三聚氰胺”事件。因此,奶源质量标准低、监管不严格被认为是国内奶粉品牌“翻身”的主要障碍。 虽然在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曾公开表示,我国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堪称“世界最严”,在一些元素指标上,甚至超过欧盟的婴幼儿奶粉标准。但是,与婴幼儿奶粉“最严标准”相反,中国的生乳国家标准却是世界“最松”标准。 目前,中国规模较大的奶企已经意识到生乳国标过低。于是在生乳标准上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这些企业自控的生乳标准早已与欧盟的生乳标准持平,有些甚至还高于欧盟标准。 比如河南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就增加了十几项产品自检。 3 奶粉审查细则出炉 进口也好,工艺也好,其实好奶粉必然出自好奶源,国产品牌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比如飞鹤,已有两个万头奶牛规模的欧美国际示范牧场投入运营,并计划斥资数十亿元在5年内建设10个类似牧场,且全部选择在最适合奶牛饲养的北纬47度世界优质奶源带上。 这两年,中国乳品质量已得到很大改善。而国家食药监总局于8月6日公布的《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3版)》的征求意见稿,更是令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准入门槛被进一步提高,整个行业将迎来一场大清洗。 审查细则主要有5个要求:一是要求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和GMP管理体系;二是要求以生乳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有自建养殖场,以全脂、脱脂乳粉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自控奶源;三是要求企业有研发能力;四是全面提高了管理要求,特别是原辅材料的采购要求;五是全面提高生产条件的要求,如提高了对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生产用水要使用纯化水等。 尽管这一细则的出台,或将淘汰相当一部分中小乳企,但肯定有利于国产奶粉品牌踏踏实实在奶源上加大投资,建立全程质量管理制度,从而重新赢得信赖。 不要过度迷信洋奶粉 1 洋奶粉在国内外的价差 能超过两倍 其实,即便是纯正的“洋奶粉”也并非“质优”的代名词。诸如雅培“甲虫门”、美赞臣“金属门”和明治“召回门”等众多质量问题事件不断出现。而且,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普遍高于国外市场。 由于市场地位的强势,拥有话语权的洋奶粉频频涨价。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进口奶粉平均涨价幅度已经超过60%,其中有多款相同品牌、容量的进口奶粉在国内外的价差已超过两倍。 以2011年以来为例,洋品牌奶粉一直轮番提价,美素、雅培、惠氏、美赞臣、雀巢等先后直接提价或通过更换包装提价,涨幅在10%左右。 近年来,中国市场的洋品牌奶粉普遍比国外贵1~2倍,是全世界价格最高的。 2 洋奶粉有七成采用干法工艺 到底怎样的奶粉才最适合中国宝宝? 2008年1月6日,伊利曾发布全球首个《中国母乳研究数据库》,开创了中国母乳研究先河,结束了我国婴儿配方奶粉此前一直以国外母乳为参照物的历史。伊利坚持动态更新中国母乳数据,致力于研究最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对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起到了突破性的标杆示范作用。 除了持续创新研究,2013年,伊利在全国范围内开放工厂,邀请消费者走进企业。一位伊利员工曾说过:“在伊利工厂,天天都是开放日,人人都是监督员。” 了解中国宝宝口味、拥有自建奶源、采用湿法工艺……如今,国产奶粉已不乏优质品牌。反观洋奶粉,大多使用干法工艺,营养价值备受质疑。 据了解,除了原装进口的产品外,其余的进口奶粉都用简单的干法工艺。先从国外进口大包的粉,在国内工厂重新还原成奶,然后向还原奶中加入微量元素,最后再喷出奶粉。 众所周知,真正的原装进口产品很少。数据显示,进口奶粉企业在国内工厂用干法工艺生产的产品,占中国市场销量的七成左右。而处于中国市场支配地位的几家进口奶粉企业的产品中,九成以上都是他们在国内工厂用干法工艺生产的。 相比之下,飞鹤、伊利、贝因美等国产奶粉有自建奶源,运用的工艺均是湿法工艺。 湿法工艺是把从奶牛身上挤下来的鲜奶放到投料罐中,再把各种营养素加入罐中搅拌,搅拌均匀后通过加热喷成奶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看法是,干法工艺的奶粉搅拌不均匀,而湿法工艺喷成的奶粉才是合格的高品质婴幼儿奶粉,营养均衡性比较好,也比较新鲜。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