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6版:巩义金版 名片 上一版3  4下一版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探访杜甫故里 追寻杜甫足迹
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是远方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犹如母亲声声呼唤着我们的乳名,时时触动心灵最深处思念。

巩义人每每谈起他们的故乡,不由自主地露出自豪和骄傲的神情来,用一句干脆而有力的话告诉你:“巩义是诗圣杜甫的故乡”。作为巩义市的第一张城市名片,奠定了杜甫故里在巩义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今天,记者来到巩义市探访杜甫故里,寻找杜甫在巩义的足迹。

坐落于巩义市笔架山下的杜甫故里,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和生活的地方。

杜甫故里因杜甫而厚重,杜甫因杜诗而著名。杜甫是巩义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杜甫故里已成为巩义最靓丽的名片,诠释着杜甫“生于斯 葬于斯”的一生。

踏上杜甫故里的诗圣大道,我们一瞬间有种梦回唐朝的感触,细细品味杜甫诗歌,与诗圣杜甫来一次心灵的交流。

河洛文化孕育伟大“诗圣”

正对大门有一座高9米、宽4.68米的杜甫铜质雕像,意气风发、浪漫狂放。当我们提起杜甫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一个忧心忡忡,垂暮老人的形象,为何会在如此醒目的位置建造一座不为人熟知的杜甫青年时期的雕像呢?杜甫故里工作人员崔明园解释说,这个形象凸显了杜甫青年时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和抱负。也突现了一代诗圣的文坛地位和独特风采。景区内有一条河流,名叫“泗河”,它是洛河的支流,流入伊洛河,汇入黄河。在河流北边2公里的地方就是河洛交汇处,它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

洛河水自西向东流至鸠龙岭处被阻,积成一泊清水,这泊水位于洛水北汇黄河的转弯处,因水面晶莹水位极深,得名瑶池,瑶池南北的沟壑分别成为南、北瑶池湾,后形成自然村落,南面的就称为南瑶池湾,这也是南瑶湾村名的由来。而杜甫就出生在南瑶湾村笔架山下的一孔窑洞里。1962年成立杜甫故里纪念馆,郭沫若亲书“杜甫诞生窑”和“杜甫故里纪念馆”。这里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洞的正前方有一口井,传说是杜家的吃水用井,养育了杜审言和杜甫两代大诗人,村民们感觉这口井很有灵气,就称之为“灵井”。仔细观察后发现,杜甫诞生窑附近种有枣树和梨树,据说这两样植物都是杜甫很喜爱的植物。“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由此可见杜甫不只有老气横秋的暮年时代,也颇有伶俐顽皮的少年时代。

故乡的河洛水土怡养了诗人高尚的性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启迪了诗人宽广的文学情怀。

重回“大唐”追寻“杜甫”

踏过泗水河上的“诗圣桥”,我们来到了诗歌展区的中心建筑:诗圣堂。诗圣堂由一个正殿和四个展厅五部分组成。四个展厅分别为穷年忧黎元:魂牵流离困厄中苦难的人民;不眠忧战伐:心系战争创伤中疮痍的大地;推己及人:从一己的苦难升华宽仁博大的爱;润物无声:用细腻的情感捕捉自然与生活之美。展厅内采用环绕式的半景画和三维造型物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展现诗歌中的场景,通过投影呈现动态影像,运用大量悬挂的沙幕营造诗歌意境,配合诗歌朗诵及音乐,令人身临其境,对杜甫各个时期的心情变化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同身受,忘返其中。

来到诗人展区,我们看到了三组意气风发的雕塑,这便是青年时代的杜甫三次漫游的经历。公元731年,杜甫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漫游:吴越之旅。公元736年,杜甫进行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漫游:齐赵之游。公元744年,杜甫与李白结识,并相约同游梁宋,开启了他第三次漫游的序幕。漫游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如《登兖州城楼》、《望岳》等。三次漫游不仅使杜甫增加了阅历和见识,更使他感到欣慰的是结交了一生的挚友李白、高适、苏源明。

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漫游生涯,杜甫开始了他另一个十年漫长求仕之路。在三友堂了解到,长安十年苦难生活的磨砺,杜甫再无青年时代的“轻狂”,也失去了强健的体魄。正是这些曲折的经历,使杜甫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的诗歌也更加现实化、尖锐化,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形象也真正树立起来。这期间他创作出《三吏》、《三别》、《春望》等众多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

公元759年秋,杜甫深感政治黑暗,毅然辞去官职,携带妻儿一路西下,开始了他“漂泊的人生苦旅”。虽然生活上穷困潦倒,身体上深受病痛折磨,但杜甫却依然没有放弃诗歌创作,在此期间创作了《登高》、《咏怀古迹五首》、《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等著名诗篇。公元770年冬天,终因贫病交加,杜甫卒于湘江的一条舟船上,享年59岁。

在“怀乡苑”展厅中,“杜甫摘橡栗”以及“留得一钱看”的雕塑场景,使记者深深为暮唐文人最后的窘迫心痛。

生不在苏杭,死要葬北邙

杜甫是生于巩义,葬于巩义,一个地地道道的巩义人。杜甫死后,由于他的儿子宗文、宗武无力将父亲的灵柩运回故乡,就暂安葬于岳阳平江。43年之后,他的孙子杜嗣业才将灵柩迁葬于偃师西北的首阳山下。后又将杜甫灵柩移葬巩义康店镇的邙山岭上,也就是现在的杜甫陵园。诗人回归故乡的愿望死后半个多世纪才得以实现。

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8座杜甫墓。除了杜甫归葬地,在杜甫行踪所到之处,也保留了很多遗迹,后人也相继修建祠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其中最为出名的为陕西长安杜公祠、成都杜甫草堂和杜甫陇右纪念遗迹。这些纪念地均依杜甫的行踪所建,既表明了杜甫一生的居无定所,四处漂浮,也表达了后人对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

窑是黄土高原的前哨,是诗圣最初的襁褓。

邙是黄土高原的后盾,是诗圣最后的故里。

巩义金版 陈振翔 赵晓晗

巩义名片

巩义,历史上的巩县。从厚重的史册可以读到它的光彩;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以骄人的姿态让世界震惊。它是闪耀在豫西的一颗明珠,从古到今,巩义,都是一部耐读的传奇。

杜甫故里、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宋陵、兵工厂……众多光芒笼罩着这片热土。如果以杜甫故里为大王,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为副王,您是否认同?如认同,谁又能问鼎您心目中黑、红、梅、方老大的地位呢?

郑州晚报联合巩义市委宣传部推出《巩义名片》大型评选活动,您认为谁能入选,请推荐给我们(拨打热线电话:0371-64580979),我们将从本期开始,展示巩义名片风采,54张扑克牌究竟如何排序,最终,由您说了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4461 2013-08-16 00:00:00 五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KeywordPh——探访杜甫故里 追寻杜甫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