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几个孩子拉着手就出去了,问及原因,有的孩子说想上厕所,有的孩子说想出去玩一会…… 老师明明布置了四道作业题,可第二天交作业时,有的孩子多写了,有的孩子少写了,还有的孩子把作业本忘家里了…… 这是往年小学开学后经常出现在一年级教室内的一幕。 据相关资料统计,有三成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具体表现为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爱打小报告等。眼下,离小学开学还有半个月的时间,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做?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近日,新柳路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张亚娟针对往年一年级新生出现较多的问题给家长提出了建议。 郑州晚报记者 吴幸歌 1 上课坐不住,不爱听讲 症状:据张亚娟介绍,一年级新生最普遍的毛病就是“坐不住”,这主要和幼儿园、小学的课时要求不一样有关。幼儿园每节课20分钟左右,而小学一节课则要40分钟,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些孩子因为不适应,所以常常表现为坐不住、不注意听讲,或摆弄文具,或扭头说话,更有的孩子我行我素,根本不听老师讲课,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建议:对于这一类孩子,张亚娟建议家长首先从心理上帮助孩子衔接,告诉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等。此外,可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安静地坐一段时间,时间的长度可以从20分钟慢慢过渡到4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让他看看书,画画,也可以给他讲故事等,“让孩子习惯倾听,这对将来提高他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张亚娟说。 2 丢三落四,忘带东西 症状:“丢三落四”也是一年级新生最普遍的问题之一。据张亚娟介绍,每年一年级刚开学的前几个月,都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丢东西的问题,有家长甚至反映孩子一天丢一支笔,一星期连丢五支笔,还有的孩子上学忘带课本,忘带文具盒等。“这主要和孩子没有养成良好整理习惯有关,上学之前不知道检查书包,东西用完不知道收拾等。”张亚娟说。 建议:张亚娟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每天上下学前,学会检查、整理自己的书包,哪些东西放在哪里,需要带哪些用品上课等。在购买学习用品时,最好邀请孩子一起挑选,让孩子对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品质、种类有所了解,不仅有助于孩子更加爱惜自己的东西,东西丢失时也更容易找回。 3 一上课就想上厕所 症状:这边上课铃声刚刚响起,那边就有同学举手想要上厕所,这边都又已经上课了,那边上厕所的同学还没有回到教室,每年一年级开学后,张亚娟都会经常碰到这样的学生。对此,张亚娟介绍,这主要和部分学生不适应小学的作息有关。进入小学后,课间休息时间缩短为10分钟,一些孩子不注意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下课了先玩,快上课时才想起上厕所,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也影响了别人。 建议:张亚娟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等。学会区分生活中所遇事情的主次,合理安排时间。此外,这段时间,还要时刻提醒孩子进入一年级的重要性,不能像幼儿园一样随意上厕所,更不能随意迟到等。提醒孩子课间休息时间要先上厕所,再安排其他的事情。 4 漏写作业和不交作业 症状:进入一年级后,大部分老师都开始给孩子留一些家庭作业,主要以看,读为主,再加部分的默写。但新学期伊始,经常出现部分学生漏写作业或不交作业的情况。张亚娟说,有些孩子是因为记不清老师到底布置了哪些作业,所以出现漏写的情况,有些孩子因为父母太忙,没有时间检查,再加上就算不写作业,老师也不会过于惩罚,所以故意不写。 建议:一年级是各种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张亚娟提醒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现在开始,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完不成,就要承担一定的后果,这个后果可以让孩子来选择,久而久之,孩子就可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此外,在孩子接受任务之后,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事情是自己的,父母不会替他承担任何后果。 5 过于内向,不爱回答问题 症状:据张亚娟介绍,每个班级里都有几个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这类学生平时在学校里不爱说话,也不太和同学交流。上课时,不积极,不主动,也从不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通常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放学后,也不喜欢和别人玩,或通常只和个别同学玩。 建议:对于性格特别内向的孩子,张亚娟建议家长可利用假期或周末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或多带孩子到小朋友家做客等,在人与人的交往或相处中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孩子去思考,去回答,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 爱打“小报告” 症状:爱打“小报告”也是许多一年级新生的特点,据张亚娟介绍,每年一年级开学后,都有许多学生到老师办公室“打小报告。”其问题主要集中在谁推了谁一下,谁借自己的橡皮一直没有还等。对于这类问题,张亚娟说,一方面说明学生进步了,知道有问题找老师,但同时也反映了学生身上的另外一个问题,不知道如何和同学相处,不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遇到问题一味地找老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建议: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建立各种同学关系、朋友关系、人物形象的一个全新开始,张亚娟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每天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遇到事情,可以在一边静静观察,如果孩子实在解决不了或需要帮助时再出手,让孩子在交往,相处的过程中,学会解决,处理各种问题。此外,利用入学前的这段时间,家长也可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相处方法和相处技巧,更有利于新学期的开始。 ■特别提醒 不要把孩子的不适应放大成为“问题” 刘老师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多年,据其介绍,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不适应小学生生活,产生的不适应还有很多。如,没有时间和地点观念,喜欢去学校的一些角角落落“探密”等。但无论是哪一种不适应,只要没有太特殊的表现,都不应该把孩子视为“问题孩子”,因为这其中大多数的“症状”都是和行为习惯有关的,孩子只是因为短暂的不适应,所以才会出现这些症状。而这些“症状”,通过老师或家长的努力都是可以改变和消失的。对于这一类孩子,刘老师提醒老师多一些留心,多一点关注,提醒家长,多一点关心,多一点配合,相信孩子很快就会适应一年级的学习。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