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抢救城市遗迹(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南乾元街75号院:身世扑朔迷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资本家的百年老宅?还是郑州平民图书馆?
南乾元街75号院:身世扑朔迷离
思考:
重建或失去“原汁原味”
南乾元街75号院建于民国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老宅墙体外、楼梯内都有一种沧桑之美。

寻找百年老宅——“南乾元街75号院”,确实有点困难。

准确地说,南乾元街已经不存在了。郑州火车站地区菜市街附近,一个大型商场的工地“吞没”掉了南乾元街。绕过铁皮围挡,跨过砖块瓦砾,听着拆房的大型钩机声,记者终于找到了南乾元街75号院。

它,孤单地矗立在一片废墟上,显得格外破旧。这与它“百年老宅”的称呼格格不入。这座百年老宅的窗户玻璃虽然已经不在,但墙砖依然坚强,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着它的传奇色彩。 郑州晚报记者 孙娟 袁帅/文 张翼飞/图

风貌:

既有中原地域特色,又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

这是一栋青灰色的两层小楼,上下共6间房。如今无人居住,有的门窗没有了,有的摇摇欲坠,说是“废墟”一点都不为过。

然而,走进这座百年老宅,其雕梁和考究的花纹,这些属于旧时代的精巧和奢华则显露着这座宅子曾经的辉煌。

房子墙体和屋顶用的是青砖、灰瓦,其余的构造用的全是木头。楼梯、二楼走廊和栏杆、里里外外的地板,全是木质的,像古代的阁楼。房子的大梁是一整根直径近50厘米的圆木,青砖和支撑走廊的木头柱子历经百年依然坚固。

虽然历经百年风雨,小楼的山墙、屋檐、木檐柱仍能看出当年老建筑的影子,小楼的门套、窗套形状有点像豫西的窑洞,又有点像罗马的拱门。

南乾元街75号被列入《郑州市第一批优秀近现代保护建筑名录》的理由是“具有中原地域特色”。而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东军则认为,这栋宅子建设受西化影响较大。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宋秀兰对南乾元街75号院这样评价:它建于清末民初,占地约550平方米,为中西结合建筑形式,屋顶采用中国特色的“坡屋顶”,门、窗等细部构件则使用西方古典建筑式样,采用“三角屋架”,在材料上出现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

身世:

百年老宅来历扑朔迷离

南乾元街75号院之所以吸引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宅子的来历扑朔迷离。

房子的主人是高姓资本家?

从宅子的雕花看出当年的奢华,房子主人应为“大户”人家。

“听老人们说,这个院子是当时一位县长建的。”附近居民赵成杰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前,小楼的楼梯、地板、栏杆全都是木头的,后来几经修缮,铺上了水泥,安上了铁栅栏。而当时这样的院子共有两个,紧挨着,楼房的样式一模一样,是兄弟俩所建,两院之间还有拱形门相通。

而现有的资料则显示,南乾元街75号院建于民国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原属高姓资本家独门大院,因战乱和辗转经商,高姓资本家携家眷去了上海,房子从此便成了空宅。上世纪50年代,政府将房子收回。

曾是郑州平民图书馆?

还有一段历史与南乾元街75号院密切相关。

1927年,冯玉祥任河南省主席入住郑州后,开始兴建平民公园、平民图书馆、平民学校。历史记载,平民公园面积约5300平方米,东临南顺城街,西、北为乾元街,南临美华医院,正门面向乾元街。当时的南乾元街75号院身处平民公园内。

当时公园内的布局为:“园中间偏南为运动场,设置单双杠、秋千等健身器材。其北为平民学校。公园的西北处,有座独院,为当时的平民图书馆馆址。”按照记载的方位,南乾元街75号院似乎正是平民图书馆的位置。历史上的平民图书馆是一所坐北向南的四合院,这和75号院吻合。

南乾元街75号院到底是不是平民图书馆的旧址,虽然历史上有多处吻合,但是似乎没有更多的历史信息来佐证。而且图书馆只存在了2年,1929年至1930年,先后被何成浚、唐生智的司令部占用,图书馆也就名存实亡了。

破败的南乾元街75号院失去了应有的观赏价值,又找不到它确切的历史,这让它蒙上了迷雾,留给我们的只是无穷的想象空间。

命运:

面临拆迁,将被异地重建

目前,南乾元街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破败的南乾元街75号院孤单地矗立在那里。

据了解,这个紧邻火车站“寸土寸金”的地方是天荣服装城升级改造项目。该项目将对乔家门路东侧的天荣时装城、南乾元街东侧的旧城区等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开发建设成为集服装批发零售、商务办公、展示展览、餐饮休闲等十一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将成为郑州服装企业直接面对全国市场的橱窗,孵化和培育郑州自有知名服装品牌,预计总投资额为30亿元。

这意味着南乾元街的老宅将被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商务区所“吞没”。

管城区文物局副局长李东告诉记者,南乾元街75号院小楼虽然在建筑方面有一定特色,但未被评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又正好处于重点项目规划的中心区域,目前计划是将其拆迁,异地重建。项目施工方已经向区文物局写了承诺书,将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小楼拆建进行设计,按照原来的风貌在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附近重建,“原址有价值的构件都会保留”。

思考:

重建或失去“原汁原味”

在一些文物保护者眼里,“异地重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结果可能没那么“原汁原味”。

郑州民间文物保护志愿者彭保红认为:“老房子拆掉重建肯定要遗失掉很多信息,价值也将大打折扣,最好能够整体平移。”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别治明说,真正重建也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对原来的每一块砖进行编号,按照原来的图纸和建筑顺序进行,成本很高。“有的砖块一动就酥掉了,有的横梁不动还可以用,如果拆掉就没法用了,再换其他材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种优秀保护建筑因为不属于文物,又没有出台具体的保护措施,给保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曾这样表示。

如今,被拆已是定数,也许,异地重建就是最好的结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5672 2013-08-21 00:00:00 三 南乾元街75号院:身世扑朔迷离KeywordPh思考:
重建或失去“原汁原味”
资本家的百年老宅?还是郑州平民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