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文化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男装,爱剪发
变态的传统士大夫
非主流
今夕是何年
宋徽宗的御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宋徽宗的御梳

黄亚明专栏 时尚旧影

古时“梳”和“篦”统称为“栉”,齿密为篦,齿疏为梳。

梳篦是古代男人的随身之物。那时的男子可能普遍很“娘”,与今天喜欢臭美的帅哥好有一比。《挥麈后录》记载:宋徽宗某天临朝忘带篦子,在群臣站班时向王晋卿借用一下,梳理胡须,因为王的篦子精致非常。后来王派高俅送徽宗一把相同的篦子,篦子送到时,徽宗正在踢球。结果高俅凭着踢球的雕虫小技,竟然平步登天,混成了一个正部级领导。

篦子的另一用途是用来捉虱子。古时卫生条件一般,也没有品牌洗发水,因此古籍里关于虱子的记载很多。《晋书》里说王猛见桓温,一边畅谈时政大事,一边伸手捉虱子,完全不顾在场者的心理感受。《墨客挥麈》甚至说王安石在神宗召见时,有只虱子从他衣领悄悄爬出,一路蜿蜒,攀上胡须,王安石没发觉,皇帝看到了,开心一笑。下朝时,老王问同僚王禹玉,皇上笑啥?王禹玉据实相告,老王命人赶快搜寻该虱,准备将之一举歼灭。王禹玉说:“此虱屡游相须,曾经御览,未可杀也,或曰放焉。”哈哈,好个屡游相须,曾经御览!人常说宰相的门房七品官,而这只日日与王宰辅耳鬓厮磨,并且得睹天颜的名虱,真不知官居何职了。只是一代名相尚且“虱缘须上”,平常人等自不必说。难怪民间有言:老皇帝身上,也有三个御虱。

宋代以后,典籍上关于虱子的记载,与上层人士有关的就很少了,大家认识到虱子是一种比较脏的寄生虫,不能再和风雅扯在一起。

或许只有女人对一切美好服饰的热爱,可以超越生死。顾夐《虞美人》中描写了一位身份暧昧的女道士:“少年艳质胜琼英,早晚别三清。莲冠稳篸钿篦横,飘飘罗袖碧云轻,画难成。”按说出家人的打扮应该清净,可她头上虽戴着象征女道士身份的莲花冠,但冠前却横插着“钿篦”,也就是金筐宝钿的插梳。很怀疑她在出演一场模仿秀,或者自编自导发型行为艺术,四处招摇广造声势以期发迹。可惜她早生了几百年,要是寿命够长,妙容不老,邂逅了后世的文艺青年宋徽宗,保不准能做武则天第二。

《清异录》中描写洛阳少年崔瑜卿,多资,喜游冶,曾为娼妓玉润子造绿象牙五色梳,费钱近20万。出手如此阔绰,如同现在的有钱人为年轻情人二奶买钻石项链、买房买车。我知道买不起房的“80后”为此很郁闷,不过想想世风自古如此,或可聊以自遣。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5926 2013-08-22 00:00:00 四 宋徽宗的御梳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