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0版:登封金版 社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贴士
“俊峰哥”的苦与乐
邻家福
民族路社区里的“好闺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族路社区里的“好闺女”
杜喜乐、杜福乐给妈妈喂饭

听说记者要采访杜喜乐、杜福乐的事儿,民族路社区认识她俩的人都竖起大拇指说:“姊妹俩真是孝顺的好闺女。”

8月18日上午10时左右,天气闷热,在登封市嵩阳街道民族路社区嵩阳路西一家普通住房内,杜喜乐、杜福乐正在给母亲崔雪琴喂药。

崔雪琴今年49岁,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孩子上学、家里家外一切事务都是她操持。2006年她因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使这个家庭一下子滑入低谷。

目前此病全世界都无法医治,这些年去全国各地找老中医,各种疗法都用过均无明显疗效,不能阻止崔雪琴病变恶化。崔雪琴的丈夫杜明甫是个老实人,觉得这一家日子没法子过了。

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崔雪琴为了三个孩子以后的生活,不再治疗自己的病。她先借钱盖起四层新楼房。不到一年,病情严重的她话也说不出来,四肢无力,体重从原来的80公斤降到35公斤,从此在轮椅上生活。

2007年,19岁的二女儿杜福乐考上了医学院后就不再去上学,照顾母亲的担子落在她的肩上。

大女儿杜喜乐此时正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学,一家人都希望她学业有成,挑起这个家庭重担。这个时候,崔雪琴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无法说话,吃喝拉撒睡全都要人伺候,而且吃饭只能吃流食、牛奶。

祸不单行,丈夫杜明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因父母皆病,大女儿杜喜乐北师大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直接回家照顾父母并经营旅馆,维持一家生计。

“她俩的孝顺在社区是出了名的。轮流喂妈妈吃饭,轮流推着母亲出去锻炼身体。”民族路社区委员孙小红说,如今这个家里一切都是俩闺女在操持,“老二闺女福乐去年结婚,家在信阳。怀孕后就回到登封照顾母亲。如今孩子5个月了,一直还在登封。”

“要不是这俩闺女,她娘早就没了!”邻居们争先恐后地说,“特别是大闺女一直维持着这个家,小旅馆的微薄收入是这个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她要照顾父母、操心父母的医药费,要供应弟弟杜世豪上大学,还要保证一家人的生活消费,真不容易。喜乐27岁了,一直未婚。都是为了照顾这个家啊!”登封金版 孙淑霞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5984 2013-08-22 00:00:00 四 民族路社区里的“好闺女”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