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巩义最美村官的“南水北调”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央视连续三天报道涉村镇北庄村支书杨小周感人事迹
巩义最美村官的“南水北调”

之 二十

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支书杨小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面镜子,他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穿山凿洞引水、改变省级贫困村落后面貌,他的事迹体现了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事业不懈追求的高尚情怀,也引起了央视媒体的关注。

去年4月18日至20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身边的感动》栏目和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对杨小周的事迹作了专题报道。时隔整整1年零4个月,8月19日至21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的《朝闻天下》“走基层·寻找最美村官”栏目,以《河南巩义杨小周:一个村子的“南水北调”》为题,分三部分对杨小周的典型事迹再次进行了专题报道。

1

北庄人从未放弃的“吃水”梦想

他是一位村支书,叫杨小周,他所在的河南省巩义市北庄村位于郑州市西130公里,这里被大山包围。由于自然原因,长期严重缺水,为了彻底改变村民靠天吃水的命运,杨小周带领村民们拿起了简陋的工具开山取水,演绎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水,成了北庄人心里永远的痛

北庄村有2000多口人,依山坡而建的民房错错落落,村里已经废弃的12口老井记录着村民们吃水难的历史。

说起北庄村“吃水难”问题,村民们记忆犹新。

“为了挑一担水,有时候整夜都不敢睡觉,你去得早了没有水,你去得晚了也没有水。”

“村里没有水,我到涉村挑过水,罗泉村也去过,到姜沟村担水时还和人家吵了一架。”

“因为去拉水,我往学校去一天三遍都是捎着桶,想着回来拉水呢。有一次拉水摔倒,水也洒了,回来跟俺老伴还打了一架,现在说起来我心里可难过。”

为了让北庄人吃上水,北庄村的历任村干部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杨小周指着黄家山一条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水渠说:“这条水渠,我们4个村勒紧裤腰带修了3年,遇山打隧洞,遇沟就架桥,但这个水流的路线太长了,流不到我们村,水就被其他的村截流完了。没有用多久,这条水渠就全线报废了。”

2001年,村民们开始尝试屋顶接水,家家户户都挖了水窖,遇到雨天就把房顶上的雨水通过管道集中在水窖里储存使用。

北庄村村委会主任康敬宾说:“咱村原来铝石窑特别多,水的含氟性比较高,人吃之后光有病,再不敢吃屋顶接的水了。”

北庄村所在的巩义市是全国百强县(市),但由于缺水,北庄村的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因为吃水难,一些村民讨不到媳妇,打了光棍。水,成了北庄人心里永远的痛。

杨小周的大胆想法:打隧道,将泉水引到村子

2005年,接力棒传到了杨小周这里,作为土生土长的北庄人,他决定要彻底改变全村人的命运。

杨小周:“当时心里很着急,很想为群众办点事,可是工作千头万绪,从何处抓起?北庄2000口人往何处去?这几年,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资金向农村倾斜,对农村基础设施很重视,我们遇到了好政策,后来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大家觉得基础设施中水和路最重要。”

其实,黄家山后山就有水,山泉水终年不断。童年时杨小周和小伙伴曾爬几个小时的山路,去那里接山泉水。当支书以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距离村子3公里的黄家山山腰打一条900多米长的隧道,将泉水引到村子。

杨小周:“从小长在这个村,我们知道贫穷的滋味、知道缺水的滋味,我当了支书以后,就想付出下半辈子的精力,也要把水弄通,免得下辈子孩子再受苦。而且从长远看,只有开山洞、要后山的水,才是北庄村世世代代告别缺水的一条出路。”

当时,巩义市水利局恰好给北庄村拨款20万元,用来改造储存雨水的水窖,杨小周横下一条心,决定不修水窖,拿着这20万元作为开凿隧道的启动资金。

在开始打洞的时候,杨小周把村两委干部召集到一块儿,有人愁眉苦脸、信心不足,有人担心资金问题,说这20万块钱怎么能把洞打通。杨小周当场表示:“今天晚上,你们如果愿意跟着干就签字据,谁如果说不想干可以不签字,不强求。”结果当天晚上,全村干部没有一个打退堂鼓,全部签了名。

北庄村离黄家山约3公里,为了确保工程开工,杨小周带领全村老少,每天奋战在高山峻岭上,硬是修建了一条长3公里、4米多宽的山路。

2008年,北庄村的引水隧道工程正式动工。然而,不到一个月,请来的专业施工队就走了。

杨小周:“咱这里吃住条件和环境都特别恶劣,太艰苦,买点菜或者买点东西很不容易,山上成天不见人,我们考虑把工资给加高一点,就这人家也不愿意干。后来我们就横下一条心,自己干。”

听说杨小周要带全村人打隧道,很多在外打工、懂技术的村民都回来了,一位村民甚至还自己垫资和大家修了前200米。

黄家山是一个石头山,地质条件复杂,对于专业队伍来说施工难度都很大,村民们自己干的难度可想而知。那段时间,杨小周承受着安全和资金带来的双重压力,每天和村民吃住在工地上,日夜不停,工程在一米一米地向前推进。

资金告急:为了集资,杨小周卖掉了自家的粮食,还四处借钱

杨小周:“当时我就记着一条,绝对不能出现一点安全问题。隧道一年打不通就两年,两年打不通就三年,总有打通的那一天。”

隧道打到500米的时候,资金彻底用完了。大年初一这一天,杨小周通过广播把实情告诉全村人,号召大家集资。

杨小周:“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虽然今天是春节,大家必须得有心理准备,我们村到了最困难的时候,过了春节我们连买炸药的钱都没有了。”

有人劝他,大年初一去广播,不怕人家骂你?杨小周说,“到这时候我根本不害怕,啥都不害怕”。

为了集资,杨小周卖掉了自己家里的3000多斤粮食,还四处找亲戚凑了2万块钱,半个月后,全村人硬是集资近20万元确保工程没有停工。这期间,杨小周一边守在工地,一边又奔波于各个部门,四处筹款。

杨小周的孩子住在郑州,妻子也在城里帮忙照看孙子,杨小周就一个人待在北庄村,不分昼夜地守在工程施工现场。

说起村支书杨小周,村民们有很多感激——

“小周确实是好干部、好党员、好支书,我一辈子都拥护他。”

“真作难了,那一段时间杨支书真是作难了。”

“我都快70岁了,没有见过这样的干部啊,他在工地上自己拾柴、生火做饭。”

“我年纪比较大,轮到我晚上值班护路时,他就替我去,大冬天就穿一件黄大衣。”

“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听见小周在哭,就赶紧喊,周,你哭啥呢,他说马老师,这压力老大啊,为打这条洞我提心吊胆,在群众面前我不敢哭,不能叫群众看见自己掉泪。”

杨小周带领乡亲们开山引水的事被广为传播,巩义市水利局等多个部门给予资金支持,拿着这些救命钱,杨小周和全体村民加快施工,历时两年多,一条长916米的饮水隧道终于贯通了,北庄村的村民终于盼到了渴望已久的山泉水。

杨小周:“说实话,那天很高兴,啥都不顾了,我顺着山洞爬出来,也不管安全不安全,水很大,蹚着水,弄了一身泥,心里却很高兴。”

村民们回忆着水渠贯通那天激动的心情。

“我跳到两尺多深的水里面,拍着打着,泪水一个劲儿地流。”

“洞打透了,北庄有水吃了,再也不会有小伙子打光棍了。”

杨小周说,终于看到后辈的孩子们不再像他们一样受苦了,这就是希望。他说,作为一个村支书,一定要有目标,你照准这一个目标走,不管有多大的压力,坚持下去,就能干成事。 下转AA03版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