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文化产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火药
尼采的鞭子
箪食壶浆
打着美人心上痒
悲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箪食壶浆

李开周专栏 宋朝饭局

有个成语叫“箪食壶浆”,常常被用来描述老百姓慰劳军队的场面。

例句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人民箪食壶浆,喜迎祖国将士。

例句二:解放军入城之时,老百姓们箪食壶浆,自发地慰劳人民子弟兵。

其实这都是滥用成语。

箪食壶浆的“箪”字,指的是竹筒,竹筒用来盛干粮。盛什么样的干粮呢?一般是“糗”。糗是干炒的粮食,包括炒面炒米炒豆子,把糗装进有盖儿的箪里,拧上盖儿,挂在身上,长途旅行随身携带,不容易进水,不容易腐坏。

箪食壶浆的“浆”不是酒浆,也不是冷饮,也不是白开水,而是半发酵的米汤。米汤经过适度发酵,会变酸变甜,用壶装起来,也挂在身上,长途旅行随身携带。什么时候饿了,把箪打开,抓一把糗放进嘴里,咯吱咯吱一阵大嚼,再就着壶嘴儿喝一口浆,把糗送进胃里去,既利于下咽,又可以解渴,这才是箪食壶浆的本义。

春秋战国,经济落后,路上缺饭店,人们出趟远门,必须箪食壶浆,不然是要饿肚子的。而一路上老是炒干粮、酸米汤,对肠胃也是一种虐待,所以到了目的地以后,怎么着也得来一顿正常饭菜换换口,安慰一下受虐已久的肠胃。当然,真正的穷人为了节省燃料和菜钱,在自己家也得箪食壶浆,像孔子的穷学生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每天就着酸米汤吞咽炒干粮,十天半月不敢做一顿饭。所以箪食壶浆既是旅人的无奈选择,又是穷人的居家生活,老百姓真要这样来欢迎人民子弟兵,就有点儿不够意思,有伤军民鱼水情了。

宋朝不缺饭店,随处可以打尖,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地方,还有孙二娘开的黑店在那里戳着,照理说出门旅行不用再箪食壶浆了。但是宋朝也有穷人,穷人不舍得花钱买饭,也要随身携带干粮。

南宋中后期,杂面饼子是最廉价也最流行的干粮。出门之前,在家烙好一大摞杂面薄饼,烙得火候老一些,放凉,卷好,用桑皮纸打包,捆成一个长长的包裹,斜挎在肩上,路上饿了可以吃。光吃面饼没味道,所以还要在腰间挂一个小瓦罐,瓦罐里装些咸菜汁儿,蘸着咸菜汁儿吃饼。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6747 2013-08-23 00:00:00 五 箪食壶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