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文化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外面的世界怎么样
不穿西装的
林语堂和鲁迅
“魇”住的艺术家
不暧昧的透视眼
f0827fl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穿西装的
林语堂和鲁迅

不穿西装的

林语堂和鲁迅

即便在今天看来,除了工作需要或者正式场合,穿西装的确有种种不便;日常在家休息,是绝少有人西装革履的。只是,当年西装初成时尚,留洋归来的大名流林语堂博士如此刻薄地攻击西装,也的确让人受不了。他说,中国的绅士都穿中国衣服,名成利就的中国高士、思想家、银行家,有许多从来没有穿过西装。即使有例外,也是权宜之计,“有许多则于政治、金融或社会上获得成就,立刻改穿中装。他们会立刻回头,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地位稳固无虑,无需再穿上一身西装,以掩饰他们的浅薄英文知识,或他们的低微本能”。说白了,穿西装者,总体而言,非穷即贱,这些穿西装的人,多是“大学生、赚百元一月薪俸的小职员、到处去钻头觅缝的政治家、党部青年、暴发户、愚人、智力薄弱的人”。富贵之人,硬要穿西装,那是讨贱,比如末代皇帝溥仪。林语堂狠狠地幽了溥仪一默:“那亨利溥仪,俗极无比地题上一个外国名字,穿上一身西装,还要加上一副黑眼镜。单是这身装束,已足使他丧失一切复登大宝的机会。即使日本天皇拿出全部兵力来帮助他,也不会中用。因为你或许可以用种种的谎话去欺骗中国人,但你绝无法使他们相信一个穿西装戴黑眼镜的家伙是他们的皇帝。溥仪一日穿着西装,一日用亨利为名,则一日不能安坐皇位,而只合优游于利物浦的船坞中罢了。”(《生活的艺术·西装的不合人性》)

林语堂的这番说法,或许有些偏激,他是受激于穿西装的人是假富贵得了真便宜。鲁迅也这么说:“在上海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宜。如果一身旧衣服,公共电车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所以,有些人宁可居斗室,喂臭虫,一条洋服裤子却每晚必须压在枕头下,使两面腿上的折痕天天有棱角。”(《鲁迅全集》第四卷《上海的少女》)鲁迅本人,则因为不穿西装,曾经得不到便宜反受累。有一次,他去某公寓看美国左派记者史沫特莱,门房让他走后门坐另一部差电梯。后门的电梯工也只认衣裳不认人,干脆叫他去爬楼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只好乖乖地照办。对这种只重衣裳不重人,坊间也有诸多调侃:“上海人重衣着,据说有一类人早晨到洗澡堂,把西服、衬衫、领带等全身行头交经澡堂代为洗熨,午饭也叫到澡堂吃,下午便里外一新出来,俗话谓‘不怕天火烧’,又有‘只怕掉水里’。”

当时还有一则报道,讲要到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去访客,不穿西服,会遭另眼,而女师大方面却回应说:“我正以为这是我们的光彩。”正是激于这种浅薄的以西化为时尚,外侨辜鸿铭等归国,是绝不穿西服的。

周松芳专栏 民国衣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7556 2013-08-27 00:00:00 二 不穿西装的<BR/>林语堂和鲁迅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