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定点饭店不可能独自撑起清廉公务
批评官员不点名是什么样的“规律”
且慢实施火车票梯次退票方案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
f0827zrth
f0806sbt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定点饭店不可能独自撑起清廉公务

街谈

上海法官“招嫖门”落幕不久,另一个名词已悄然成为舆论焦点——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饭店。2006年,财政部开始推行的定点饭店制度,被视为遏制公务浪费与腐败的一大“利器”。但如今,上演“招嫖门”的夜总会正顶着这一牌子,巨大的反差刺激着公众神经。逐一梳理全国31个省(区、市)的4740家定点饭店后发现,在“档次适中,价格合理”的原则之下,四星级和五星级的酒店数量仍接近一半,奢华服务项目屡见不鲜,而虚报消费官员人数“做假发票”,已成为某种潜规则。

推行定点饭店制度的初衷,一是利用团购优势降低出差和会议开支,二是便于对相关费用报销进行监督管理。这么多年实践下来,定点饭店早已成为香饽饽被行业内激烈争抢,但无论是减支效果还是监督价值,显然都不够理想。正如政府采购很多时候反而比市场价更高,定点饭店制度给纳税人省钱的效果,公众至今也没有看到。原因就在于,这并非正常的市场竞争理论可以解释,买单者既不是理性的消费者,定点饭店也不是充分的竞争者,背后是与权力的周旋和交易。

“定点饭店‘定了就完’,监督缺失导致乱象丛生。”这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定点饭店现状的概括。只“定”不“管”的定点饭店制度,事实上成为一项“行政许可”,想要获得公务消费大单,就得想办法找关系搞公关弄到定点饭店的牌子。对相关部门而言,定点饭店制度无疑是一项新增的审批权力,而且油水丰厚。当审批监管部门与定点饭店不是正常的买卖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有效监督自然无从谈起,具体享受服务的公务员更是“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于是,三者“合起伙来坑纳税人”就是当下的现状。

定点饭店制度也许是一个好制度,至少理论上有可取之处;之所以出现很多问题,盖因定点饭店制度不可能独自撑起清廉的公务消费。就好像一根漏点很多的水管,堵住其中一个漏点,看似很对症,可惜水还是会从别处哗哗流出。定点饭店制度当下的乱象丛生,本质上是因为其他方面的漏点还有太多。比如会议费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比如虚报消费人数和住宿时间“做假发票”,说明我们的发票管理还有严重问题,既不要求官员报销提供“证据链”,对定点饭店也没严厉罚则——定点饭店帮助官员挥霍公款,理应被追究刑责。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来华赴任乘坐经济舱,国内媒体感到很惊奇,其实他只是按章办事,遵守了美国公务员管理规定而已。

对照“他山之石”,像“内地政府赴港招商活动奢侈浪费,早餐费人均1000元”这样的事情,不仅是严重的丑闻,而且会面临牢狱之灾。我们在遏制“三公”消费方面的规定和标准虽然有很多,但显然还没有一部像《联邦公务旅行条例》那样系统而又事无巨细的完整法规。要撑起清廉的公务消费,归根到底还是要寻求法治之路。否则,指望定点饭店这样的制度单兵作战,最终只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舒圣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7602 2013-08-27 00:00:00 二 定点饭店不可能独自撑起清廉公务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