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帮帮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伙儿扮小丑帮路人寻亲
那位和我投缘的“天大学哥”
你现在好吗?
本报帮您寻找最难忘的小学老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那位和我投缘的“天大学哥”
你现在好吗?
1965年,已经在唐山铁道学院就读两年的张留顺。(翻拍)

50年前郑州火车站开出一趟特殊的

“学生专列”

那位和我投缘的“天大学哥”

你现在好吗?

1963年8月31日早8点,一列特殊的火车从郑州火车站拉响汽笛,驶离站台。过西安、兰州、银川、呼和浩特,于9月2日晚上10点半抵达北京。1000多人,3000多公里,13节车厢,3天时间……在车上,发生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一列满载正能量的火车,这段历史,应该被记录下来!”昨日,67岁的张留顺向郑州晚报记者讲述了50年前那段让他刻骨铭心的往事。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 文/图

开专列送学生返校

1963年8月初,17岁的郑州小伙张留顺领到了唐山铁道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开始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可天有不测风云,当年8月上旬,河北连续7天暴雨,京广线中断,不久津浦线也中断了。

8月31日早晨,张留顺揣着奶奶给他烙的葱花油饼和煮鸡蛋及生活用品,兴冲冲地乘上了学生专列。

为了绕开遭遇暴雨出现洪灾的地区,这趟列车走的路线是:经过西安、兰州、银川、呼和浩特,预计9月2日深夜抵达北京。

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各种需求,列车上做了充分准备:每人一份米饭、一荤一素两个菜;为了防暑降温,车上还熬了绿豆水,还有免费的人丹、十滴水……

周到的服务措施解决了学生们的后顾之忧,在列车开行了半天后,各个车厢就传来口琴、笛子、手风琴等乐器声音,还有歌舞表演,每一节车厢都是欢歌笑语。

“天大学哥”你现在好吗?

张留顺在5号车厢,对面坐的是一名南方口音、天津大学的大四学生。这名大哥协助乘务人员抬饭、送水、打扫卫生,大哥多才多艺,常组队去其他车厢表演,还和他促膝谈心,让他受益匪浅。

“那时候刚刚开始学雷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特别真挚,谁遇到了困难,立刻就会有人伸出援手;谁有什么好吃的,也都会贡献出来……”张留顺也把奶奶亲手做的葱花油饼和煮鸡蛋与“兄弟姐妹”分享。

9月2日晚10点半,列车抵达北京。下车时,学生们交口称赞:“郑州的学生接待站真热情”、“郑州火车站的这趟专列真及时”、“铁路职工真伟大”等,这坚定了张留顺从事铁路事业的决心。

50年过去了,“老铁路”张留顺希望能找到当年那位特别投缘的“天大学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8868 2013-08-30 00:00:00 五 那位和我投缘的“天大学哥”<BR/>你现在好吗?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