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文化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马荣成:我跟《风云》
f0906fl1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马荣成:我跟《风云》
2013年8月底,香港湾仔“动漫基地”,马荣成与《风云》角色步惊云的雕塑在一起。

漫画经典《风云》诞生24载后将终结,

位于香港湾仔茂罗街的二级历史建筑“绿屋”近日人头涌动,香港政府在这里成立“动漫基地”,而首位获展出的漫画家,是刚刚宣布《风云》将会完结的一代漫画家马荣成。

马荣成素有“香港画坛传奇”之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武侠漫画风靡一时,上官小宝、黄玉郎是其中佼佼者。《龙虎门》作者黄玉郎更成功创办玉郎集团,推出“流水作业”漫画生产线。马荣成加入玉郎集团创作出《中华英雄》赚到第一桶金。后自立门户,创作出《风云》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带领港漫步入新的时代。

马荣成靠一支笔行走漫画江湖,到如今坐拥20亿身家。几十年来他保持着忙碌的创作状态,当他发布封笔《风云》的消息后,自己形容是“解开了金刚箍”。

14岁入行 从《喜报》到《中华英雄》

记者:你日前宣布画了24年的《风云》要完结了,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完结?

马荣成:这个故事这么长,到了某个地步,虽然它还有一定的商业市场价值,但如果再这样的话,在创作上其实是穷途末路了。就写作而言,起承转合,如果你永远不敢走向最后那个阶段,变成拖延故事,那创作会觉得很无趣,往往会消磨掉自己写画(香港称画画为“写画”)的意欲。

记者:你靠一支笔画出如今的20亿身家,是业界奇迹。你最初为什么会选择漫画?

马荣成:我很喜欢讲故事,我未入行之前就画故事,整天和同学一起画“少年怎么去找理想”的故事,印出来自己钉成书。

记者:后来怎么去了黄玉郎那里工作?

马荣成:我先是在一家叫《喜报》的报纸工作,一年后它经营不善,结业了,我就到了上官小宝的《青报》工作。行内人觉得我挺好,老板很欣赏我,给我加稿费。我开始稳定下来。后来《青报》易手,换了老板,新老板说“这小子稿费最高,炒掉他”。我被炒鱿鱼之后,去帮独立出版社画画。就在这时候,不知是我找黄玉郎还是他找我,已经弄不清楚,我和他正式签约。

记者:《中华英雄》是怎样来的?

马荣成:一进公司,黄先生就说“你给我写套作品,叫《中华英雄》,男主角叫做华英雄,你回去想一下。”黄先生就给了我“中华英雄”、“华英雄”几个字,我从无到有弄了出来。

记者:你受过绘画的专业训练吗?

马荣成:我的老板、前辈全部都没教过我,都是他们边做我边看,全凭自学。我学过几年素描。其实直到今天,香港都没有一个很正统的漫画教学方法。“动漫基地”准备开一个学堂,让我去教授漫画三个月。怎么讲漫画?漫画很复杂,首先你要讲故事,讲得通顺是其一,动听是其二,这两点做完才开始画。我们二三十年前没这些东西,唯有凭爱好去学习,从错误之中找到更多的方法。

记者:你有受到哪些漫画家影响吗?

马荣成:我从小看很多漫画,让我印象深刻的有黄玉郎先生的《龙虎门》、《小流氓》;上官小宝的《李小龙》,还有日本的漫画。我入行的时候只有14岁多,每期都追他们的漫画,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就出去买刚出版的漫画。一次过马路时看漫画看得很开心,差点被车撞。

记者:你的作品里有池上辽一的影子。

马荣成:对啊,我那时候经常看他的书,学他的画风。很早的时候了。松森正、永安巧、池上辽一,这三个都是我经常学习的对象。这些我专栏里都有提到过,众所周知。我看他们怎么画眼睛、肌肉,或者是身形,怎么做头发啊。他们做头发的方法、画身体的肌肉和比例都不一样,各有特色。永安巧的整个气氛和实景做得非常好,而池上辽一的画风是非常有男人味的,很难忘,但是细节就会比较粗疏。我会去分析每一个画家的不同,并着重去留意自己喜欢的东西。

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武侠小说风靡香港的时候,你画武侠漫画是因为受武侠小说影响吗?

马荣成:我入行时不经常看小说,看小说最多是在创作《中华英雄》时,那时我才20岁左右,每天要写两版稿,二十到三十格漫画,很大张的稿纸,很累。我每天一起床马上要写稿,到晚上写完,不知道第二天会怎样。不够料了就真要找书来看了。

我主要看金庸、古龙,基本上金庸的小说我都看过了。我最喜欢《天龙八部》的乔峰。我也曾经改编过《英雄无泪》、《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

记者:这帮公司赚了很多钱吧?

马荣成:赚了很多钱。我当时好像是12万一期的稿费,还有花红。一期书30来页。我试过最高拿600万一年花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0923 2013-09-06 00:00:00 五 马荣成:我跟《风云》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