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共荣辱
f0906fl3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共荣辱
《风云》手稿定稿局部。

“《风云》之父”受访纵谈香港漫画今昔

自立门户 《风云》一出,谁与争锋

记者:你在1989年离开黄玉郎的公司,自己创业,开了天下公司、创办《天下画集》,你当时有多少资金来做这件事,有没信心?

马荣成:有信心的。当时我年薪都有几百万了,不需要在资金上担心。我出来后,发行商甚至都拿钱给我。况且我做一本漫画不用多少成本,只要我和几个员工一起做几晚就好了。

记者:你刚开始做《天下画集》时,前四期是《两极》、《黄昏战士》,第五期才画《风云》。

马荣成:这要回头讲我为什么出来创业。我希望做一些“美术”一点的漫画,也想人家知道,我们在画公仔之余也是很专业的,不是乱来的。在我入行的时候,人人都说漫画就是些打打杀杀或者色情的东西,我听了很不开心。当我们的漫画有读者群的时候,我要扭转社会对我们漫画人的看法。于是我创业的时候就去香港艺术中心搞我第一个画展。《两极》纯粹是为了画展而作,四集,讲一个漫画人喜欢上自己塑造的漫画世界,需要与现实生活做取舍。而早期我之所以会做《天下画集》,是想做漫画平台,除了我还可以让更多漫画人有发表的机会。

但事与愿违,没人买账,销路不好。发行跟我讲,“如果你再这样搞艺术的话,销量不行的,不如快点写回《中华英雄》。”其实我一早就准备写《风云》,只是希望先去实现自己出版上的理想,结果没办法了,就马上出《风云》。《风云》出来,可以说是扭转了整个市场的劣势。

记者:第一期《风云》卖出多少本?

马荣成:多了一两万,慢慢有十几万销量就稳定了,曾经最高到二十万册。这在香港市场来说很好了。有十万册后想多一万册是很难的事。

记者: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创意?

马荣成:我当时在做《中华英雄》,打工的时候会想,以后有自己的一套作品,也会很留意身边的人物架构和公司架构。其实,人和人之间的架构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武林和江湖。这样,你很容易去创作,因为你熟,你见过嘛。

记者:作为一个漫画人,你可能会对流水作业有一定批判;但你同时也是一个公司老板,不能避免流水作业,你怎样衡量二者?

马荣成:我们以前试过每周出一本书,那时确实是流水作业,是跟着黄玉郎先生的套路走。但《风云》是一种个人化的家庭式工业,我一个人带着几个人,所有东西由我定。就像是日本的一些漫画家,他们的助理是住在他们家里画漫画的。而流水作业是有系统的,编剧、构图、画图、补线、监制,每样分工都很细致。但是这有一个缺点,就是每个人都只会觉得这是一份工作,而不是用做作品的状态去创作。我觉得,马荣成跟《风云》共荣辱,如果《风云》做得不好,我会觉得羞耻,觉得不开心;做流水作业就容易没有了“荣辱”这个感觉。

记者:对于创意工作者来说,需要吸收新的东西才能支撑自己。所以当你发布《风云》将要完结这个消息我并不惊讶,你意识到属于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并不是等市场来淘汰。

马荣成:对。我写漫画时就什么都要say no。我们其实有推广漫画的责任,但都没办法,你永远在一个金刚箍之内。人事渐长,你希望能够多见一些东西,或者多些选择。如果单单选择漫画,或许这套成功的漫画很好,但对家庭、对自己而言,不是完整的生活。我经常讲,如果我一年像香港法定假期有14天的假期可以休息,可以放下就真的可以放下,就是一种理想生活了。

完结《风云》可能对公司有很多的影响,对香港可能有一点点影响,但对我的人生有一种帮助。当一种兴趣变成工作,长期之后,你会失去兴趣,以前的理想没有了。我觉得应该放下,不用为市场奔波的话,我就可以拿回那份兴趣和写画的开心,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陈晓勤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0926 2013-09-06 00:00:00 五 共荣辱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