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是一个国家发展真正的软实力 在开幕式结束之后,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们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各自发表了主题演讲,阐述真知灼见。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裴蕾 张竞昳 董艳竹 赵柳影 李爱琴/文 马健 张翼飞/图 谢克昌(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 因为同呼吸,必须共奋斗 作为一位科学家,谢克昌以“优化人文精神,强化生态意识——科学有效地防治中国的大气污染”为题,讲解了近年来困扰中国的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解决之路。 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谢克昌表示,须从管人、用人和控人三个方面来理解《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国十条,“我们这个嵩山论坛就在光大这个思想基础,希望我们能够遵道、畏德,从自身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呼吸到新鲜空气,享受到蓝天白云。”谢克昌说,因为我们是同呼吸,必须共奋斗。 列奥纳德·斯维德勒(美国坦普尔大学对话学院院长) 公司会不断演变为道德的社会性建构 列奥纳德·斯维德勒认为,公司会不断地演变以至于演变成为一种道德的社会性的建构,因此他建议政策的制定者以及企业家,必须要有这样的视野,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身处的世界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让人非常困惑,但是我们这些公司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因此在做好自己公司事务的前提下,还必须要认识到我们对世界上的其他问题也不应该坐视不管,只有这样,公司才会走得更远。 亚历山大·丘马科夫 (俄罗斯哲学学会第一副主席、俄罗斯生态研究院院士) 通过文明和文化的对话,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作为我们国家的近邻,来自俄罗斯哲学学会第一副主席、俄罗斯生态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丘马科夫教授说,要想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文明和文化的对话,是解决的根本途径,这样的对话可以在国家内部进行也可以在国与国之间进行,因为要想解决我们当今的问题和矛盾,必须通过对话来完成,而不是战争和核武器。 王赓武(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兼东亚研究所主席) 华夏文明结合世界各地文化,可以解决人类危机 “我来自新加坡,长于东南亚,年轻的时候,我们的称呼叫做‘南洋华侨’,其实还是中国人。”从小在外国长大的王赓武眼中,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他说,这些离开家乡到外国去的华人,对华夏文化有着特别的感受,对华夏文明在国内外的发展也产生着影响。 华夏文明包括带到海外的那部分乡土文化,可以跟世界各地的文化结合起来,共同解决我们人类面对的危机问题。 刘燕华(国务院参事) 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真正的软实力 众所周知,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在嵩山论坛现场,国务院参事刘燕华以中医药为例分析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发展与融合问题。 中西医之间有很多互补之处,因此,我们必须要形成一种开放共享,形成一种创新的环境。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产物,而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真正的软实力,也是世界文明交融的真正纽带。 金涌(中国工程院院士) 要通过循环经济等,推进生态文明 金涌认为,生态文明内涵是社会生态要遵循自然生态的法则,要通过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创新经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 循环经济提倡资源的优化利用、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低碳经济要求尽量少使用化学能源,而多用再生能源,这是社会发展必需的两个支柱。同时要不断创新,通过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发展、利用得更充分。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