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7日下午,“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2013年会分论坛——“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在登封举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维宁,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发展中国家论坛副主席季昆森,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马燕合等8名政要、专家作了主题演讲和发言。 学界以及政府方面的嘉宾纷纷表示,要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发展中国家论坛副主席季昆森说,发展循环经济要把握的“红线”是: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即实现“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的愿景。要把握的“底线”是:一不能亏损,二不要失业,即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更多劳动就业”的愿景。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消费观念,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纳入宏观决策的全过程。以制度激励、约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河南省环保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平说,环保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如今省政府每年年初都与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政府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年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全省通报,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这些举措都彰显了河南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绝对不能仅仅把生态文明当概念提出来。”在王国平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法规政策、制度措施、投入以及建设等,所以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对此,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表示,环保还需要立法保护。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裴蕾 张竞昳 董艳竹 赵柳影 李爱琴/文 马健 张翼飞 /图 ■论坛声音 季昆森(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发展中国家论坛副主席)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要追求“四个更” “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季昆森经常要面对干部群众讲话,在主题演讲中,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归纳总结出的观点——循环经济是追求“四个更”的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益 他说,“四个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不是对循环经济概念的盲目扩展,而是破解“转”与“快”的矛盾,在“转型”中“加快”,在“加快”中“转型”的有效基本路径。经过10年的实践表明,它有利于经济发展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共赢。 发展要有底线,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的经济 在季昆森看来,发展要把握“红线”,更要把握“底线”,突破了“红线”、“底线”,就不符合“四个更”的要求。 “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经济,是造福群众的经济,是自主创新的经济,是科学发展的经济,是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按‘四个更’的要求进行自我调节的经济。”季昆森说,河南发展,就要善于把用好“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与“再思考”原则结合起来。科学技术与循环发展模式好比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研发或选择先进适用技术和设计循环经济模式时也应认真考虑是否能达到“四个更”要求。 另外,还要学会沟通融合不同行业之间的相通相近之处,从而提升综合效益。沟通融合不同的经济形式,推进协同发展,可以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沟通融合不同科学试验设计的方法,用最少最巧的试验次数和诀窍,求得最好最妙的结果。 那鲲鹏(住建部博士) 低碳生态模式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那鲲鹏认为,目前城市的高污染高排放,不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生态城市主要是针对目前城市一些高污染高排放不节能的做法提出的一个发展模式,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一个引领。低碳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就是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以高效、节能、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河南很多地方适合做生态城市 提起河南,那鲲鹏赞不绝口:“前两天我们建设部有人去过河南的鹤壁和济源,大家普遍认为济源特别好,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不错,所以我觉得河南有很多地方都适合做生态城市,比如说信阳、济源。” 河南是农业大省,所以有很多以农业为主的小城镇,这些小城镇可以做成绿色低碳的小城镇,这对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在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建设生态城市,河南可从住、行两方面着手 “河南可以从住、行两个方面做好生态城市建设。”那鲲鹏认为。 那鲲鹏说,河南人口多,汽车保有量大,交通能耗占比较大。因此,可以从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可再生能源使用等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 “还可以在日照充足的地方通过太阳能的使用,从建筑能耗方面降低污染。”那鲲鹏说,“建筑能耗占所有能耗的30%,如果建筑能耗和交通能耗方面能控制好,郑州将会是一个非常低碳、环保的城市。”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