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郑能量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久生:河南农民工走进北大EMBA讲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他带领万余同乡打工致富
出资赡养700多名孤寡老人
捐款为家乡修路,建小学、敬老院
黄久生:河南农民工走进北大EMBA讲堂
黄久生回家乡看望700余位孤寡老人

他带领万余同乡打工致富

出资赡养700多名孤寡老人

捐款为家乡修路,建小学、敬老院

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17岁离家打工,梦想就是挣钱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他从工地小工做起,一步步做到项目经理。与此同时,他带领万余同乡出来打工致富,出资赡养700多名孤寡老人,并捐款为家乡修路,建小学、敬老院。黄久生,这个因今年9月1日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让现场师生感动流泪的河南农民工,用生命书写了一场感恩之歌。

9月7日,记者在古色古香的北大西门见到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黄久生。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黄久生,身穿带有“北大光华学院EMBA”字样的T恤,胸前挂着听课证,俨然一副大学生派头。不过,黄久生强调说,自己是个农民工,这个身份从来不曾改变,“刚出来打工时,我曾为自己是农民工自卑过,现在这个身份让我骄傲”。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聂春洁/文 陈靖/图

圆梦:农民工同样可以有梦想

报考北大EMBA时,黄久生心里没底,“我高中没毕业,是个农民工,人家为啥要收我?”但看过他的简历后,光华管理学院同意接收他,只不过有一个要求:开学典礼上,你得给全院新生讲讲你的经历。这便是那个台下流泪、网民感动的演讲的由来。

黄久生说,9月1日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演讲,上台前自己腿肚子直打哆嗦。“讲着讲着,我觉得不对劲,台下不断有掌声,有人一边流泪一边鼓掌。”黄久生说,“我后来知道,观众鼓掌的时候,我应该停顿一下的,但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只管继续讲下去。”

起初来北大,黄久生说都不敢跟别人说,怕人家知道了笑话,“你一个农民工,读啥EMBA啊”。不过,现在他不怕了:“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农民工,只要肯付出,所有梦想都会实现。当年我在山上背柴火挣学费时,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我能踏进北大校园,现在我做到了。”

记者了解到,报考北大EMBA,除了提交简历外,还有严格的笔试、面试,黄久生能进来绝非光凭运气。

高中辍学后,黄久生并没放弃学习。他买了许多建筑知识方面的书,趁夜间休息时看。夜晚工地断电,他点着蜡烛读。通过自学,黄久生还拿到了平顶山工学院的工民建专业函授文凭。

上世纪80年代末,黄久生带领老乡组建农民工队伍。这支400人的团队参与了中建七局承建的新郑卷烟厂联合厂房主体工程施工,获得1999年度国家最高建筑质量奖鲁班奖。1999年,他们承建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再次被评为2000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这些年来,黄久生以一名农民工的身份,得到的荣誉数不胜数。他先后荣获2008和谐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敬老之星等。2009年,他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民工代表参加了国庆观礼和国庆招待会。2012年,他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2013年,他再次列名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进北大面试时,黄久生觉得自己理论知识肯定不如别的考生,所以着重讲自己带领农民工队伍的管理经验。“我的管理经验就是,正人先正己,我对工人提的要求,我自己首先做到。工程每个细节我都要求精品,一个细节有瑕疵,哪怕表面上看不出来,我心里就觉得对不住人,必须推倒重来。” 黄久生说, “结果面试老师很认同我,他们说我讲得很好。”

“农民工同样可以有梦想,虽然我们的出身不如人,但这个社会并没有向我们关闭大门。”黄久生说,“唯一的问题就是,你敢不敢去追求梦想。”

成长:那些贫穷的记忆从不曾褪色

在北大的演讲中,黄久生主要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中说道:“成为北京大学的学生,对我来说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没有想到今天居然美梦成真。我那在九泉之下的妈妈如能知道,一定会为她的儿子骄傲和自豪。”而此时,距离他母亲离世已有42年。

黄久生出生于1965年,老家在信阳潢川双柳树镇晏岗村,在他6岁那年,妈妈去世了,留下他和四岁的妹妹、两岁的弟弟。父亲是个修锅补盆的匠人,长年走街串巷,十天半月不回家一次。

家里的茅草屋漏雨严重,一到下雨屋内没有一块干地。所以每逢下雨,他便在邻居的柴火堆上挖个洞,钻进去睡觉。

爸爸不在家,6岁的黄久生就是最年长的“当家人”。

善良的乡亲们看不下去了,他们向黄久生伸出了援手。东家省出一口饭,西家送来一双鞋,给黄久生贫穷的童年带来了一丝温暖,“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家家户户都穷,那些都是他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所以我当时就下决心,长大要报恩”。

报恩:

修路建校倾力回报家乡

黄久生现在的身份是中建七局一公司的项目部经理、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这些年来,他先后带领一万多名乡亲走出家乡,出资赡养了700多名老人,还捐钱建了双柳树镇敬老院,为宴岗村修路、接自来水。

其实,早在事业有成前,黄久生就开始了报恩之旅。黄久生说:“我小时候自卑,不爱说话,但每个帮过我的人,我都记在心里,只要有条件,我都会回报他们。”

从1996年开始,黄久生把潢川县双柳树镇680多户孤寡老人照顾起来。每到过年,他都早早地把钱汇到双柳树镇民政所,由民政所代为这680位老人买米、面、油和肉,从没间断过。

2008年,双柳树镇建镇敬老院,黄久生捐了45万元。

记者帮他算了一下,这些年,除去赡养老人的花费外,他为家乡修路、建小学、捐医疗设备等的捐款,累计超过310万元。

谈到这个,黄久生引用了他在EMBA课堂上学到的一句话:“钱花在不对的地方,就跟一张卫生纸一样没价值,只有花在对的地方,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我挣的钱,这样花就对了。”

未来:

把孤寡老人当父母尽孝

父亲去世后,黄久生看待每个他照顾的孤寡老人,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今年8月份,他接一些孤寡老人去南湾湖旅游,一名70多岁的老人拉着他的手说,自己这辈子没出过潢川,听说能来南湾湖旅游,头天夜里3点都睡不着了,“久生啊,我托你的福,这次旅游是我这辈子最高兴的事。”黄久生说,他当时眼泪都下来了,“你说,我能因为一时缺钱,就不管他们吗?”

原来,这20年来,黄久生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有几年,快过年了工程款还没到账,手下工人们等着拿钱回家过年,老人的棉衣、米油还没着落,我着急啊,实在没办法了就去借钱。”黄久生说,别的事都能等,但养老人的事不能等。

最让黄久生感到高兴的是,这些年家乡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村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两三层的楼房,再不为吃饭穿衣发愁了”。

谈起今后打算,黄久生说不管条件如何,都会把这项报恩事业做下去。这段学习结束后,他打算回潢川一趟,带孤寡老人们坐飞机到北京旅游。“上次我回去时,有老人说一辈子没坐过飞机,我承诺说,等经济条件许可了,我带大家坐飞机到北京,这次要兑现诺言。”

黄久生强调说,今后除了捐钱,他会多抽时间陪陪这些孤寡老人。以前是因为没条件,这几年生意好做了,能挤出空闲了:“我愿意和老人们做伴,愿意一直陪在他们身边。”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1596 2013-09-10 00:00:00 二 黄久生:河南农民工走进北大EMBA讲堂KeywordPh他带领万余同乡打工致富
出资赡养700多名孤寡老人
捐款为家乡修路,建小学、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