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河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真相击溃“新闻想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面对“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的失实报道,三门峡“理性应对”
用真相击溃“新闻想象”
谣言止于智,止于理性 CFP供图

9月2日,互联网上一篇题为《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的文章引起舆论轩然大波,三门峡市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在处理这起负面报道中,三门峡方没有息事宁人,而是用事实真相回应报道中的“新闻想象”。一切都已过去,但舆论现在乐道的是三门峡用理性化解危机的做法。 郑州晚报记者 杨观军 路文兵 三门峡报道

石破天惊:

“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

9月10日的三门峡,一切如常。记者在采访时,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忙着正常工作,交谈中没有愤怒,也没有兴奋,只是说:这件事处理得不错。

人们很难想象就在一周前,这里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2013年8月28日,知名杂志《南风窗》刊发报道《村官腐败透视》。文章开头部分写道,在三门峡市西南方,距离市区90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里,村支书张大万(化名)对驻村工作队员说:“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

此语一出,石破天惊。9月2日,该文章迅速被众多网站以《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为题疯狂转载,迅速发酵,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卷入舆论漩涡的三门峡市瞬间走红,成为该热点事件的焦点。

事件一出,各论坛以及微博网友纷纷称奇,“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说:“不会吧,这么夸张?要是真的,这也太禽兽了吧?”

也有网友谨慎地质疑:“不可能吧?一个村的应该有不少同族的亲戚吧。”

三门峡曾连续3届、12年获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在三门峡当地,人们如何看待这件事?

“我们总编孙振军就此事发表评论时就说,三门峡作为河南一个省辖市,难道是东非洲的一个部落、古印度的一个穷邦吗?”《黄河时报》采编主任梁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道。

“这一听就太夸张了。”三门峡市一位市民表示,“农村也许存在村干部欺负留守妇女的现象,但不可能村里一半都是他的娃,这明显是酒桌或手机里传的段子嘛。”在坊间,类似“村村都有丈母娘,夜夜都洞房”的段子有很多。

三门峡:用事实说话

面对负面新闻报道,很多地方会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打发记者,进行网络删帖掩盖消息;或一见负面就“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急于否认。

三门峡也很快就做出反应,但是一个既不着慌掩盖也不急于否认,一个出人意料的“理性”的回应。

9月3日晚,事件网络发酵后第2天,河南省三门峡市委新闻发言人发布情况说明。披露已联系到原文作者,请求提供案情线索,但作者以“遵循新闻工作职业道德,为信源保密”为由拒绝。三门峡警方在“平安三门峡”微博上发布信息:“欢迎《南风窗》杂志或此文作者提供线索,支持我们尽快破案,同时恳请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三门峡高度重视该事件,“认真对待,快速反应,弄清真相,妥善处理”。在公开回应的同时,迅速组织专人调查核实。“一切回应要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

9月5日,事件网络发酵后第4天,三门峡第2次公开回应。市委新闻发言人称“此报道与事实不符”。根据调查核实,发现文中反映的问题要么与事实不符,要么移花接木或以偏概全,要么混淆时空概念。

三门峡新闻发言人对“关于文中村支书、村主任职务犯罪比例高、村干部虚报冒领高铁占地补偿款、渑池县一位刘姓村主任贪污挪用征地款上百万元被判刑”三件事一一作了事实回应。

而关于报道中最炫人眼球的,三门峡市某村村支书性侵村中留守妇女并称“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一事,三门峡《黄河时报》采编主任梁峰说,网友根据文中表述的“三门峡市西南方90公里左右”按图索骥,灵宝市朱阳镇和卢氏县杜关镇两处符合文章所指。但他们采访了灵宝市委宣传部和卢氏县委宣传部,两家宣传部表示,经他们调查了解,一是近期并无见到《南风窗》记者到灵宝和卢氏实地采访;二是两县市没有村支书叫张大万的,也没有听说过文中陈述的这件事。

《南风窗》道歉,三门峡“洗冤”

“与之有责任关联的当地公安机关,没有推卸责任,而是出乎很多人意料地希望作者或网友提供线索,争取破案。用真相回应失实报道的做法,值得学习,以理性破解危机的宽容,更值得敬重。”孙振军评论说。

如此积极淡定又理性大方的姿态,得到很多网友的肯定。

网友“脸蛋好似红苹果”说,“为三门峡不回避、积极调查、迅速回应媒体赞一个”;网友“午闻”说:“赞!态度和反驳非常合理,用事实说话,是政府部门的行事准则,透明化监督与沟通让人民充分了解事实真相,无比赞!这才是应该做出的反应啊!”

三门峡的理性回应得到网友赞声一片,与此同时,对于这个至今未找到的“神秘村支书”,网友纷纷转向《南风窗》“求真相”。

《河南日报》发表评论说:“网友希望揪出人渣村支书,三门峡方面也积极与记者联系,但记者以职业伦理为由拒绝透露相关信息。职业道德固然重要,但公共道德及法律责任更重要。报道语焉不详,又拒绝配合调查,这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检察日报》从法律角度评论道:“‘为信源保密’不可滥用。从法律角度考量,我国刑诉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除非有法定理由,都有作证的义务。面对办案部门的询问,记者应当履行作证义务,为办案部门提供案情线索。”

在舆论与事实的压力下, 9月7日《南风窗》向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发了一封致歉函:“本刊第18期文章《村官腐败透视》一文,存在采访不够深入、把关不严的问题,其中提及村支书称‘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把这句私底下吹牛的话写入文章,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向广大读者致歉。”

警钟长鸣:

杜绝“新闻想象学”

一切都已明了,但此事引发的思考并未停止。

《人民日报》9月9日就此事刊发署名文章,《敲响新闻想象学的丧钟》,文章说,“(把吹牛当事实写进报道)折射出‘新闻想象学’思维。把采访中捕风捉影的东西,根据读者偏好进行想象加工,以求吸引受众、引起轰动,这种风气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新闻界需要克服的顽疾……新闻不容半点夸张,更不能去想象,要想做出好新闻,只有下苦功夫、真流汗水、用真脑筋。新闻工作者应坚守真实性原则,唯有严格按新闻职业道德办事,方能不犯功利主义错误。”

“这篇报道伤害了留守妇女的尊严,对基层干部造成很大影响,也给很多留守家庭带来信任恐慌。”灵宝市下卫村妇联主任葛建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仅仅靠一些过时的或者编造的素材拼凑出来的新闻,最终伤害的是大众对媒体的信任,尤其是一些负面报道,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素材不是记者亲眼所见、亲自追问出来,而是从旧书堆里拼凑出来的,或者主观臆想出来的,记者的公信力将大打折扣。”三门峡陕县县委外宣办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2707 2013-09-12 00:00:00 四 用真相击溃“新闻想象”KeywordPh面对“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的失实报道,三门峡“理性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