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要叫我白领,请叫我师父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要叫我白领,请叫我师父
大隐隐于庙,白领出家“修行”渐成流行趋势
“心远地自偏”,受都市生活所累的白领,能否获得自身解脱?资料图片

近日,“苏州寒山书院招收女众班,免费住读还发生活费”的消息,将一段时期以来纷纷扰扰的“白领出家”话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记者调查发现,都市白领赴寺庙短期体验出家生活,以“吃斋念佛”方式为心灵解压,其背后隐藏的是信仰缺失和精神空虚化。

“白领出家”竟成创意产业

近日,苏州寒山书院招收女众班的消息引发媒体关注。据了解,此次开设的女众培训班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年制居士班,面向在家的社会人士;另一种是四年制小众班(净人、沙弥尼),面向出家人或有志于出家的女性。寒山书院隆上法师表示招生引起热议始料未及,“自从招生简章贴出后,就有很多人来电询问情况。”

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小众班中的净人班已经招生不少,且有班级正式开课。书院一位女师父透露,四年制的比丘尼(俗称“尼姑”)本科班已有30多名女性报名,预计本月15日进行入学考试。

寒山书院女众班意外“蹿红”并非近年来首例。浙江天台山慈恩寺从2006年起不定期接受民众“短期出家”,并在今年5月正式推出这项活动,出家时间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或两年不等。消息经网络传播后,短短几天内就有上千人报名,以致慈恩寺不得不暂缓举办这一活动。

类似寺庙女众班、“短期出家”的,还有社会上频频出现的“禅七班”“灵修班”“国学班”“寺院夏令营”“回归文化度假村”等。更有甚者,西南某市“白领出家”活动竟被纳入当地“十一五”规划和创意产业规划重点项目,意在打造成“体验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

江苏一位寺庙方丈告诉记者,在泰国等许多东南亚国家,短期出家很普遍。许多人成年后都要进行3个月到3年不等的短期出家。“不单纯为出家而出家,更是要给每个人一个修身养性和思考人生的机会。”

外资白领:选择到附近寺庙修习,目的是“摆脱烦恼”

寒山书院位于苏州市高新区马涧路白鹤寺外,这里依山傍水,绿意缭绕。在书院门口,记者偶遇两名前来咨询的年轻女性。言谈间,记者了解到,他们都是城市白领,其中一人是商务人士,想到寺庙放松心情,来此咨询目的是想看学时能否与自己的工作协调起来。另一位咨询者则希望通过“短期出家”,在周末或者假日期间远离尘嚣,缓解工作、生活压力。

有这种避世、解压想法的人还有很多。东北人吴女士是上海某外资银行职员,虽然待遇优厚,但几年下来她已深感厌倦。“听到电话就紧张,怕陪吃饭,怕跟大客户搞应酬、打交道。”吴女士说自己是一个与社会疏离的人,不太合群,但又无法改变。选择到附近寺庙修习,目的是“摆脱烦恼”。“打坐青灯下,耳边静默无声,那一刻仿佛生活的烦恼被带走了许多。”

年届四十的沈某是一位“高富帅”。他在苏州经营一家企业,腰包渐鼓后多次出轨。几次提出离婚,遭遇妻子以死相胁、父母也以断绝关系相逼。“当时真想出家当和尚算了。”他说,几天义工做下来,上香、礼佛、诵经、打坐,愤怒渐渐平复,“起码能睡个安稳觉”。

家住南昌的屈女士是一名公务员,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到附近的云居山修行数日,她说自己有房、有车、有家、有事业,但却没有幸福感。“平日强颜欢笑,言不由衷,每每戴着一张面罩做人。希望借寺庙修习,给灵魂来一次洗礼,为心灵加一加‘油’。”

不少人“修”到一半就因太苦而告辞

都市白领缘何对“短期出家”情有独钟?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出家者并不是单纯出于对佛学的热爱,而是想借佛门“清规戒律”强制自己减少或逃避尘世烦扰,期望以此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多位“短期出家”修行者自我剖析认为,在当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竞争环境下,年轻人极易形成心理压力,有时甚至逼近了忍耐底线;而在工作之余,又鲜少时间进行交际、聊天等休闲行为,从而形成心灵饥渴。

复旦大学社科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短期出家”受热捧源于当前人们信仰的坍塌,是精神危机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这种减压方式多数时候起到的只是暂时的精神麻痹,一旦离开佛门“重返”尘世,面对现实工作和生活,心理压力依然存在,心灵饥渴仍然如故。“期望通过短时间‘出家’来减压、求得心灵慰藉,无异于缘木求鱼,形式大于内容。”

而来自多家寺庙的反馈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苏南一位寺庙法师表示,庙里生活与城市大不相同,根据以往经验,很多人一开始信心满满,以为在寺庙读经书、养心性,但其艰苦程度远超他们的想象和承受能力,最终坚持不下去,“修”到一半或者刚开始不久就告辞了。

新华社电

■分析

白领出家,能完成对心灵的救赎吗

吃斋、诵佛,苦修、静默……如今,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利用休息时间到寺庙体验出家人生活,企望通过短期禅修方式,调整心态,疏解压力。人们期望带发修行、远离俗世的最大驱动力是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但“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的清修确能完成对心灵的救赎吗?

“短期出家”禅修方式源于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在日本也颇受欢迎。人们之所以热衷于短期寺庙修行,生活的浮躁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是共同原因。众所周知,如今的物质生活较以往相比有了极大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日益膨胀的社会压力。过于物质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愈发躁动和不安,甚至精神空虚。为放下压力,人们冀望从以往的各种娱乐解压中返璞归真,“短期出家”的火爆不能不说是人们面对红尘纷扰后的又一次宣泄。

“短期出家”是一种难得的生活体验。寺庙里的生活迥异于城市五彩斑斓的世界,这里的人们日复一日重复着略显单调的生活,静心、礼佛、回归自然通常是寺庙修行中被提及最多的,而这些有助于形成一种节制健康的生活。作为一种难得的经历,通过这种方式,有心者可以学习如何看待苦与乐,学会体谅别人,在日常行住坐卧中陶冶、熏习,体验和乐清净的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出家易,出世难,“短期出家”消极避世难以实现心灵的真正解脱。多数白领选择“短期出家”无外乎想从佛门清静地寻求一种“远离红尘,远离烦扰”的心理慰藉,就实际减压效果而言,与外出休假、短期旅游并无区别,只是暂时的精神松懈罢了。一旦离开佛门,重新面对工作和生活,才会发现一切如旧。可见,人惟自觉,无有他觉,都市人内心的问题是不能寄望于环境来解决的。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心远地自偏”,受都市生活所累的白领,能否获得自身解脱,不在乎是否独坐青灯下,关键是要把在佛门中感受到的一颗平常心带回尘世来:常怀平常之心,踏踏实实、不眼高手低地过好每一天,才是消烦恼、去忧愁的“心灵真经”,正所谓“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在前。”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3216 2013-09-13 00:00:00 五 不要叫我白领,请叫我师父KeywordPh大隐隐于庙,白领出家“修行”渐成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