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巾帼宰相与三门峡上官氏应为同宗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官婉儿墓后传:
巾帼宰相与三门峡上官氏应为同宗
上官婉儿画像

(上接A14版)

三门峡渑池、陕县上官氏疑为其同宗后人

资料显示,上官婉儿籍贯为唐代陕州人,即现在的河南三门峡地区。宋代大词人欧阳修等编撰的《新唐书》也详细记载了其家族的迁徙路线。

“宰相世系下”章节提到,上官氏原为楚国贵族,汉代时,“徙大姓以实关中”, 上官氏迁往“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后上官婉儿的祖先定居三门峡地区。

在上官家族中,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地位最为显赫,唐高宗时期曾官拜宰相。

上世纪80年代版本的《陕县县志》记载,上官仪恃才自傲,工于诗词,所写诗词“绮丽婉媚”,辞藻华丽,为当时达官显贵所追捧,被称“上官体”。

后因曾谏言废除皇后武则天,与其子上官庭芝(上官婉儿之父)以“莫须有”罪名同时被诛杀。当时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中,和母亲一起被发配宫中为奴。

“史料上仅笼统地说在陕州,但没有具体的村镇名。”三门峡市原民政局长上官清说,曾有推测说上官婉儿家在陕州老城外的“上官村”——1957年,修建三门峡大坝,陕州老城属于淹没区,被拆除不复存在,现为三门峡景区一部分。

在现在的三门峡地区,上官氏族主要分布在陕县和渑池两个地方,以渑池为主,当地以上官为姓氏的有四五个自然村,“整个渑池有近万人”。

同属三门峡的渑池和陕县对于上官仪、上官婉儿的老家归属也有争议,渑池坚持认为他们是渑池人。

《河南通志》记载:“上官氏唐上官仪之裔祖居任村”,渑池县民国十七年《渑池县志》记载,“上官仪唐贞观进士墓在邑北任村”。

另一个根据是,在当地发现了上官仪的墓葬。

上官清告诉记者,据说,“文革”时期,在渑池南村乡北仁村塬上一片墓地中曾发现上官仪的墓碑,后“破四旧”墓碑不知所踪。上世纪70年代,兴修公路墓地被平整了。

更为离奇的是,现存于福建邵武目前已知最早的,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作序的“上官家族族谱”中却记载,上官仪葬于开封大野县析里乡大边村。

上官家族后人曾走访开封,查阅《古今地名对照表》,均查不到“大野县析里乡大边村”这个地名。

族人呼吁,重建保护上官婉儿墓地

历史典籍中,上官婉儿才思敏捷,“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辞藻华丽”,深受武则天的赏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据说,武则天时期,几乎所有诏命都出自上官婉儿之手。

唐中宗复位后,拜上官婉儿为昭容——属于正二品官职,在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常批阅奏章、起草昭敕,行使部分宰相的职责,权倾一时,被后人称之为“巾帼宰相”。

除了才女、政治家的名头外,一些坊间野史中,上官婉儿的私生活混乱,身为唐中宗的妃嫔,也是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情人。

“上官婉儿是男权社会中的女强人,颠覆了当时人们的传统观念,因此才会有一些历史资料故意丑化上官婉儿的形象。”上官同君——深圳王牌城市研究院董事长说,上官婉儿作为唐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在现有上官婉儿的墓地上保护重建。

那么,在已发现的千字铭文墓志中,能否拨开千年来对上官婉儿的“妖魔化”,还原上官婉儿的真实面目?

陕西考古研究院对外消息称,其志文为千字楷书,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行文采用春秋笔法,文学色彩浓重,溢美之词较多。墓志的具体内容将在本周公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3814 2013-09-17 00:00:00 二 巾帼宰相与三门峡上官氏应为同宗KeywordPh上官婉儿墓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