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团市委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活动
文明养犬,小记者在行动
“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
河南高校学生食堂饭菜不涨价
设立平抑基金补贴食堂
每天守护着学生 门卫海爷爷快乐又充实
郑州创新社会管理带活移民经济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创新社会管理带活移民经济

兴修水库、南水北调,河南调出了384个移民村。移民村里故事多,新闻多,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场累计200多万的移民活动,河南省一纸蓝图绘到底,3年内移民村收入要赶上当地,5年内增幅要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活动名叫一村一品,说的是一个村子发展一个主业,种植、养殖、加工自己选择,哪样顺手来哪样。一村一品到处开花,难的是锦上添花?老百姓们疑虑重重,又要搞政绩?但一年下来,河南抡圆了三板斧,上上下下有了感觉,群众满意率空前提高。

头板斧叫社会管理创新,目的是让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内容叫三会两创新,成立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做法是原创,边定规矩边实践。

中牟县全店新村要搞种植,计划在流转出去的520亩土地上建56座大棚,村里的矛盾一下升级了。

搬迁过来的移民对土地的留恋超乎想象,有不少户移民不愿意流转土地,这让全店村村支书全自红急得直挠头。他说:“有几户不愿意,他怕丢地了,没吃的。老家一搬迁他怕,老百姓指望地生活啊。你把地给人家了,怕最后没吃的,怕挣不来钱。有几户暴得很,就是不流转。我们成立了三会,有民调会、监事会通过调解,做工作,最后达成共识。搞土地流转以后,年轻劳力出去挣了大钱,剩余的妇女、老人就地打工了。”

民主议事会的主力从有威望、老百姓信得过的人中选出,决定村里的大小事儿。民主监事会负责监督,调解委员会负责和谐。河南的高明之处在于“替民做主”不是目的,最终还要“让民做主”,这与老百姓的意愿不谋而合。几个村合成了一个村,村村都有老传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大家便商量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谁家有红白事,理事会张罗组织,村民之间不再分你我。在农村,管理有时就这么简单,但解决办法教科书不会有。老年协会、妇联会一个个应势而生,村里的各项公共事务从此有了“主心骨”。

河南省政府移民办主任崔军说:“村里的重大事务由群众来决策,群众参与的意识也比较强一点,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做到了民主化的管理。实现了群众有事都有人来管,有难处就有人来帮,通过建立的社会管理创新体制的运行。让群众满意。”

移民村里的事儿有一长串,最难念的是致富经。河南抡出了第二板斧。把涉及移民后期项目扶持资金、生产发展奖补金和各种支农惠农资金打个捆儿,集中砸在他们认定的事儿上。郑州北沟石井村建成了一个占地400亩的养殖场,靠的就是把500多万元的资金拧成了一股绳。养殖场红火了,村委干脆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入股,利润分红。

北沟石井村村支书王建华说:“先后吸纳了20多户村民,累计投资60多万元入股,形成了以养牛为主体的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格局,包括牛粪做基础原料的生态莲藕种植、双孢菇的种植项目。”

这种化零为整的设计,带给移民村的好处是绳粗好用力,人均年收入已由搬迁前的4200元增加到6816元。

穷家难舍, 故土难离。第三斧打的是情感牌,千名移民干部走村访户包村帮扶,他们的任务很明确,推开疑难杂症,拉回移民归属感。李玉明有好几个名头,从副科级干部、移民驻村干部到党支部第一书记个个不虚,他不仅把全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管理得井井有条,还为王万岭村引来了200多万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现在他和其他移民干部一样,每个月至少有20天待在村里,大到村里的发展大计,小到老百姓家门口的修修补补,样样都管。

李玉明说:“把自己摆进去,把问题找出来,移民群众的困难比较多,有了难处得让他们想到你、找到你,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移民干部的包村职责、服务承诺、联系电话上了村政务公开栏,立在村口,条条醒目。不到一年,帮助百姓筛选、上马600个设施完善和致富项目,十个矛盾纠纷件件不出村就得到了化解。

移民村的发展虽不轻松但创新不断,可喜的是一个个特色村庄开始在河南农村经济版图上显山露水。2013年,河南还做了一件开创性的大事儿,率先为百万移民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从此农民兄弟可以用产权抵押的方式获得贷款了,这意味着,移民群众致富路上少了一个障碍多了一份胜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赵飞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周林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4735 2013-09-23 00:00:00 一 郑州创新社会管理带活移民经济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