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0版:TOP养生 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超微创技术 对付“腰突症”
间歇性跛行,当心腰椎管狭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间歇性跛行,当心腰椎管狭窄

如果你久站或较长距离行走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蹲下或坐下症状缓解或者消失,再行走又出现症状,就有可能是腰椎管狭窄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在作怪啦。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周红刚提醒说,腰椎管狭窄症多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常见于中老年人,腰腿疼和下肢行走无力是常见表现,中重度的危害更大,可施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进行治疗。 郑州晚报记者 李鹏云 通讯员 费芳

间歇性跛行,腿痛的头号嫌犯

50岁的蒋女士身体一直很好,可就在3个月前,腿脚开始不利索了。不过也奇怪,蒋女士腿不红不肿,坐、蹲,骑自行车都没问题,但站着或走路最多能坚持10分钟,就要蹲下去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走,晚上睡觉也只能弯曲双脚。到过多家医院看,都没有诊断明确。

周红刚在听了蒋女士的叙述后,结合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告诉她这些奇怪的症状被称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是因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继发性腰椎管狭窄所致。

“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当腰椎处于伸直位时症状加重,弯腰时缓解,故患者常常感觉弯腰骑车或者爬坡时正常,但直立行走则困难,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周红刚说,“除了先天发育原因外,椎间盘突出、椎体增生以及后纵韧带、黄韧带增生肥厚,也可刺激脊髓、神经及周围血管造成神经血管发生炎症粘连,充血水肿‘胀大’,从而造成椎管狭窄症的发生。”

“很多患者常与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生,往往认为自己是椎间盘突出症而忽视了椎管狭窄症的存在。”周红刚提醒说,不同年龄阶段人要谨防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当出现明显下肢疼痛、麻木、乏力、弯腰不舒服等症状时,需要将症状、体征、影像学三者相结合以便确诊。

椎管狭窄症,治疗应辨证施治

“要想预防腰椎管狭窄,就要多做腰部活动,避免睡床过硬或过软,避免腰部受到风、寒侵袭,使腰椎始终保持生理应力状态,并得到充分休息。”周红刚说,当因工作性质而用腰过度或已产生轻度劳损时,可服用对症中药,避免劳损进一步加剧,而最终引起腰椎退行性改变。

“如果把椎管比作房子,造成神经间歇性跛行的原因不外乎两个,要么是椎管这个房间变小了,要么就是房间内的东西多了。”周红刚说,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截瘫。

“轻度的腰椎管狭窄,可以采用短期卧床休息、理疗、针灸、注射等保守治疗。同时,通过锻炼腰背肌和腹肌的力量使脊柱获得稳定,以减轻椎体间和关节突之间的压力。中重度的椎管狭窄,就需要把房间内多的东西取出来,以使脊髓和马尾神经获得足够的空间。”周红刚说,要想治愈,就得将导致椎管狭窄的病因消除,否则房间里的东西会不断增加。“椎间盘突出、椎体增生、是后天造成腰椎管狭窄症的根源,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椎间孔镜它的最大好处,就是比肉眼看得清晰,它就像在一个黑屋子里开了一盏灯,又装了一个高清摄像头,把屋子每个角落的情况包括很小的细节都清晰地在电视屏幕中放映出来。这就像把医生的‘眼球’放到了椎管内手术部位,看得很清楚。不伤及神经,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 ,恢复快,术后即可下床行走,基本相当于门诊手术。”

■相关链接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椎间孔镜技术,诊治患者数量多,是国内首批椎间孔镜技术培训基地。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就像腹腔镜用于胆囊摘除一样最终会全面普及,是脊柱微创发展的重要方向。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5491 2013-09-25 00:00:00 三 间歇性跛行,当心腰椎管狭窄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