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培育十类典型 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我市认真组织收听收看
省专题培训学习报告会
加强沟通 加深了解
增进友谊 促进合作
“洛阳休闲农业金秋果香游”在郑举行推介会
坚决纠正“吃拿卡要”
支持我省公租房建设
中央下达
补助资金74.477亿元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市下发实施方案
培育十类典型 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同等社保住房文化卫生等服务

本报讯 以基本公共教育、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等八个方面工作为重点,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昨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郑州市培育十类典型 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实施方案》,我市将以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让流动人口享受和市民同等的待遇和服务。

教育和就业保障均等化

十类典型,是指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工作先进县(市、区)、乡(镇、办)、用工单位、服务管理机构、培训机构、外来务工人员。我市将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努力使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学校,成人融入单位,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城市。

教育方面,我市将实现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方案》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入住社区居民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实现新型社区学校(教学点)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新型社区倾斜,城乡中小学校舍、师资、设备、图书、教育信息化、体育场地基本达标,区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保证流动人口同住子女免费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对于成人来说,就业是其生活的保障,我市将努力实现就业保障均等化。通过规划引导、选商招商、实施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努力扩大就业。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社保方面,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三房合一”住房保障管理新机制,加快解决来郑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建立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建立生育保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建立“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障卡制度,郑州市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城乡统一登记、统一基数、统一征缴体系,实行市级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卡。实现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和待遇水平总体一致。

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我市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有关规定,新型社区居民与户籍地居民同享统一标准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郑州晚报记者 孙娟 实习生 陈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6439 2013-09-27 00:00:00 五 培育十类典型 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KeywordPh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同等社保住房文化卫生等服务我市下发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