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6版:荥阳播报荥泽大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实力王村 亮丽王村 生态王村 和谐王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实力王村 亮丽王村 生态王村 和谐王村
王村镇“一心二轴三区四带五村六园”谋跨越
王村镇孤柏渡景区沙漠骆驼队
王村镇万亩鱼塘

近年来,在荥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王村镇党委、镇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统领,把构建实力王村、亮丽王村、生态王村、和谐王村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一心、二轴、三区、四带、五村、六园”的发展规划,开拓创新、顽强拼搏,镇域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举跻身河南百强乡镇行列。王村镇是“河南省卫生镇”、“郑州市文明镇”、河南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郑州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记者 姚辉常

生态农业优生之地

王村镇境内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粮食经济作物,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亩产840公斤以上。特色农业规模大,年产各类反季节蔬菜11000万公斤,是郑州市最大的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养殖业发达,有万只鸡场80家,年产鲜蛋200万公斤,规模养猪场45家,年生猪出栏15万头,大型奶牛场2家,年产鲜奶1500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是荥阳市著名的养殖业先进乡镇。

王村镇黄河滩区北临黄河、南依邙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广阔宜渔土地。初步形成了黄河鲤、黄河鳖两大优势品种为特色的聚集效应;呈现出苗种繁育、饲料供应、高产养殖、活鱼运销、技术服务等产业元素俱全的蓬勃发展态势。

沿着“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方向,强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科技密集型、加工增值型、环境优美型、文化引导型”的现代渔业,实现“发展黄河鲤鱼、壮大一个产业、振兴王村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

旅游休闲首选之域

镇内大悲寺、圣母殿、洪教寺、天爷庙、古歌舞台等历史人文景观古朴典雅;孤柏渡景区、金龙农林生态园、黄河万亩湿地等自然景观风光旎旖;南水北调穿黄工程举世瞩目,尤为壮观;苌家拳、蒋头舞狮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孤柏渡,景区面积19.6平方公里。西接虎牢关,东连飞龙顶、汉霸二王城、桃花峪旅游区,北临滔滔黄河,南界茸茸川原。过去古柏苍翠,绿树掩映,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黄河旅游线重点名胜之一。

千百年来孤柏渡作为黄河的渡口,而今历史给予了它新的使命——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穿黄工程就横亘在这里!

它是按国家旅游AAAAA级标准打造的沿黄旅游带景区之一。设计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既具西北黄河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的秀美。在这里,西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得到了完美体现。

投资兴业首善之区

全镇工业经济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共有工业企业260多家,固定资产达15.11亿元。拥有钢铁冶炼、金属铸造、农业机械、剪切机械、游乐机械、建筑机械、精细化工、阀门、印刷等22种行业,160多种产品,形成了具有王村特色的多元化、多系列的工业体系。

王村镇游乐设施行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壮大于2000年以后,产品门类齐全,全国各地、我国周边的部分国家均有销售。王村镇利用现有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主导,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坐标,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构建现代游乐设施行业生产体系。以良好的质量、良好的信誉不断拓展游乐设施行业链条,推动龙头企业集群、积聚,实现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全面提高游乐设施行业的生产经营水平。目前,全镇共有游乐设备行业5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现在,王村镇成立了荥阳市游艺设备协会,有11家企业正在申报大型游乐设备安装许可证。王村镇正逐渐成为全国游乐设备制造基地。

和谐宜居魅力之乡

王村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镇党委、镇政府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努力把王村打造成“文化古镇、生态长廊、和谐乡镇、宜居家园”。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新型城镇化理念为指导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达到了造福农民、美化环境、节约土地、稳固农业、统筹城乡、扩大内需、改善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等多重目标。将培育产业支撑、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首要前提。联系实际,制定出科学规划。将24个行政村规划为6个新型农村社区:白杨社区、双龙湾社区、王村社区、新庄社区、西大村社区、木楼社区,竭力打造人民富裕、和谐文明的现代化的新城镇。先期启动了白杨社区、王村社区和新庄社区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已启动3个。其中白杨社区已全部竣工,安置群众已喜迁新居。保证建得起,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镇村公路四通八达,省道S314线、庙王公路、上王公路、连霍高速上街站引线可直通王村。拥有11万伏变电站1座、3.5万伏变电站2座,工业、农业及农户用电十分充足。有中小学10所,医院、卫生所25家,敬老院1处,电视差转台1座。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2008年荣获省级卫生镇称号。全镇有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个,荥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个。

近年来,王村镇积极发挥各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优势,逐步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王村镇文化站于2009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总面积320平方米,承担着全镇24个行政村5.6万人口的文化服务工作。设有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培训室、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站办公用房,上架图书8000余册,并配有台球案、乒乓球桌、棋牌桌等活动器材。在逐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过程中注重加强对镇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各村相继建成开放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休闲小广场。王村镇文化底蕴深厚,民俗艺术异彩纷呈。韩村的苌家拳、蒋头舞狮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蒋头的舞狮、西大村的盘鼓多次参加郑州市、荥阳市组织的民间文艺汇演。

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现已基本实现“三场一台一院”,村村都有篮球场、门球场、文化广场、乒乓球台、文化大院。2012年,王村镇被评为“郑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作先进单位”。

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足额发放低保救助资金和优抚金。全镇780多户1300多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济。新型养老保险办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镇参保人数达到33332人,参保率达到110.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深入人心。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1600多人,参保率达到98.23%。认真做好粮食直补发放工作。发放粮种补贴617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全镇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劳动技能培训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8000人次,转移就业前培训850人。

王村镇正以发展的姿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谱写出科学发展的新篇章。今天的王村已经由一个只有独街的小乡村发展为一个颇具现代气息的商贸重镇,跻身中州名镇、省级文化先进镇、省级卫生先进镇、市级文明镇行列。王村镇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海纳百川的襟怀和会当凌绝顶的气势奋力崛起,争先晋位跨越发展走向新辉煌。

优美的人居环境、完备的教育体系、完善的医疗设施、丰富的文化艺术,真正体现了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的理念,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充分感受到了王村镇的无穷魅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6696 2013-09-28 00:00:00 六 实力王村 亮丽王村 生态王村 和谐王村KeywordPh王村镇“一心二轴三区四带五村六园”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