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12版:荥阳播报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荥阳教育在改革和创新中奋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讲学习树正气追求卓越 干工作求实效精益求精
荥阳教育在改革和创新中奋进
市委书记马锁文为2013年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

近年来,荥阳市先后获得“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市)”、“河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13年高招一本上线490人,上线率在郊县排名第二,其中3人被北京大学录取。在深入了解中,记者发现荥阳教育人在“打造教育强市,重塑荥阳品牌”的目标引领下,按照“讲学习树正气追求卓越,干工作求实效精益求精”的总体发展思路,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崭新的改革和创新之路。 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贺宝德 李康 文/图

改革之一:注重学习引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记者走进荥阳市第六小学,琅琅的读书声随风而至。在校长的办公桌上摆放着《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知识读本》等教育书籍,上面的批注密密麻麻。校长陈晓政介绍,在教体局的引领下,学校经常组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学习活动,既开阔教育视野,又提升业务能力。经常开展经典诵读、亲子共读等各种读书活动,学校、家庭读书氛围非常浓厚。老师们建立有教育博客,以撰写博文的形式在网上交流,学习已成为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样的学习氛围在荥阳其他学校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大信息时代,教育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个性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需要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教体局局长张双利说,“推进师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和教育质量提升,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引领教师学习,教体局党委率先垂范,成立中心学习组,每周班子例会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学习交流,由班子成员或科长领学管理理论和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建立校长会议“入场券”制度,凡局机关召开的由单位正职参加的会议,校长必须带上所读书籍、推荐文章、听课记录等作为“入场券”。

改革之二:树立清风正气,改革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为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荥阳市教体局从队伍建设入手,实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聚集正能量,树立教体系统清风正气。

在荥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体局出台《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明确校长职责,启动后备校(园)长人才库建设,实施校(园)长竞聘上岗制。通过竞聘,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走上学校领导岗位,校长队伍管理水平和领导力得到明显提升。

荥阳市教研室在发展过程中,因人员众多和“大撒把”式管理,教科研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为打造荥阳教科研“特种部队”,2013年教体局面向全市教师招聘教研员,重组教研室,为教学质量提高奠定了基础。

同时,严格规范评优评先、职称晋级制度,坚持政务公开,充分调动和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体局局长张双利表示,只要对教育有利的,我们就做,并且一做到底。

改革之三:简政放权,变“千校一面”为“百花齐放”

为改变以往对学校统得过死、学校千校一面的问题,教体局决定简政放权,让学校在健全的制度保障下,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特点和学校实际进行自主办学。

简政放权后,教体局加强了服务引领意识,深入基层解决问题,为学校腾出了教育教学时间和精力。学校同时拥有了更大的规划权、人事权和财务权,拓展了发展空间。

市一中、一幼等学校的教学楼、学生餐厅拔地而起,各具特色的育人设施赏心悦目。实验高中、王村镇中心学校率先实施教师末位淘汰制,教职工工作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市第三幼儿园根据学校实际自主招教,解决了教师缺编问题。学校更加注重校园文化打造,市直二小强调“抓习惯,塑人生”,市直一小探索 “启蒙养正”教育,“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学校教育特色十分明显。

改革之四:改革招生制度,变“一枝独秀”为均衡发展

为解决“择校热”“趋城热”的问题,教体局以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点,努力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教体局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及学前教育阶段2013年招生工作意见》,明确了外来务工子女就读制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改革的同时,高中阶段招生也进行改革,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同时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努力开拓职业学校生源,使职业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为实现县域内教育公平,荥阳市教体局坚持通过加大农村学校投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等,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2013年,荥阳市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省级验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

改革和创新是实现荥阳教育有序、协调、健康发展的两翼,只有两翼齐振,形成合力,才能托举起荥阳教育的美好明天。

创新之一:

“走动式管理”重心下沉

长期以来,教育管理多有局限,不能够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荥阳市委、市政府和教体局实施“走动式管理”来提高工作执行力。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强调了各种问题必须现场查看、现场处理,把措施指导直接作用于现场,既增强了工作实效,又提高了党委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走动式管理,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它缩短了上下级的距离,凝聚了人心,形成了一股教育合力。教师节期间,马锁文、王新亭等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走到农村学校、走进优秀教师家庭进行慰问,副市长王和祥等领导和教师代表一起座谈。春节期间,教体局领导到优秀教师家中挂灯笼、贴对联,为家庭困难教师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这些活动极大激发了教师献身教育的热情。

实施“走动式管理”以来,会议多以现场培训、座谈、经验交流等形式召开,工作实效明显提升。全市各校在市委、市政府和教体局机关的引领下,也逐渐把走动式管理内化为学校管理的主要方式。校长每天坚持走进教室听课,走进教研组与教师座谈;教师经常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家庭了解情况等。新的管理方式使教育融洽度不断上升,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创新之二:

“三个倾斜”振奋人心

“我在这小山沟里教学,也能当上郑州市级优秀教师,这辈子知足了。”郑州市优秀教师王松太激动地对记者说。两年来,荥阳市教体局坚持实施“三倾斜”政策,努力为一线教师尤其是农村一线教师谋取福利。“三倾斜”是指所有的教育资源一律“向农村倾斜,向一线倾斜,向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倾斜”。荥阳教育系统每年的评优评先、职称晋级指标全部分配到一线,局机关、二级机构一个不留;对农村教师进行岗位补贴,加大一线教师绩效工资在总额中的比例。

在资源分配上,教体局把资金项目重点向农村倾斜。投入9957万元,实施了贾峪一中等33所学校的44个校安工程项目,改造校舍4.9万平方米;投入740万元,实施16所农村薄弱学校26个改造项目。

创新之三:

“十六字诀”打造高效课堂

“循循善诱、引人入胜、跃跃欲试、欲罢不能”,这是张双利局长提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十六字原则,也是印在2013年荥阳市教体局工作手册上的一句话。

荥阳市教体局高度重视高效课堂改革工作,在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为鼓励教师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教体局于2012年出台《中小学教师课堂达标评优方案》,组织425名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组织全市900名教师参加优质课大奖赛,拿出15.1万元对在优质课大奖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老师予以奖励。此外,充分发挥班班通、校园网、教育信息网等多媒体的沟通、交流功能,搭建起教师博客平台,进行高效课堂研究。

通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市教师业务水平大大提升。两年来,荥阳市有100多名教师评为郑州市优质课教师,76名教师获得郑州市骨干教师称号,19名教师获得河南省骨干教师称号。

创新之四:

“四个词语”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荥阳市教体局把学生全面发展归纳为“食堂、操场、读书、课堂”四个词。局长张双利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吃好、锻炼好、养成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在这一思想引领下,全市各校积极推行食堂“零利润”活动,改善伙食条件,让学生吃上了安全餐、营养餐;建立“阳光体育”大课间和体育艺术2+1(让每个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专业艺术技能)工作长效机制,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学校自创自编了诗歌韵律操、武术操等;挖掘校本教材资源,开展体音美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各校积极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不断更新学校图书资源,推行开放式图书馆。各种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故事会蓬勃开展,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荥阳教育正在改革和创新中奋进,在探索和实践中发展,在拼搏和奋斗中提升。荥阳教育人洒下的每一滴汗水,迈出的每一个脚步,必将镌刻于“打造教育强市,重塑荥阳品牌”的丰碑上,描绘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荥阳浓墨重彩的画卷中。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6742 2013-09-28 00:00:00 六 荥阳教育在改革和创新中奋进KeywordPh讲学习树正气追求卓越 干工作求实效精益求精